课堂实施程序

  1. 揭示课题,明确要求。每教一篇课文,首先要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提出本课的目的要求,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接着释题,即从题目入手,整体感知。一般先根据题目,判断一下体裁,即写人的还是记事的,写景的还是状物的,然后再从题目的内涵上去整体感知。如: 有的可感知主要内容,有的可感知中心,有的题目蕴含疑问,引起思考,这些问题,也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思路。这样审题,学生就能初步感知到了整篇文章的脉络。

在释题的过程中,还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也就是教给学生找题眼的方法。比如:题目是一句话,“题眼”常在谓语部分,像《老科学家下乡》, 谓语是“下乡”,“下乡”就是“题眼”。

  1. 通读课文,捕捉中心。由题目入手,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整体感, 他们迫切希望了解课文究竟写了些什么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读几遍课文,读前一般提出这些要求:

①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读准生字的音,初步想想这些生字词的句子中的意思;

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③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即中心思想)?引导学生读几遍课文,

试着概括叙述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住课文内容。开始可能感到困难,但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是可以办得到的。

  1. 依据中心,理清思路。捕捉到文章的中心内容之后,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研究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是选择了哪些材料,按什么顺序将这些材料有条理地组织安排的,也就是给课文分段落,概括出段意。这样学生就掌握了作者的行文思路。

这一步骤的教学,教师不单要让学生分清段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逐步掌握不同类型课文的分段方法与规律。比如纵向思路的文章,一般是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来写的,分段时就可按时间、地点的推移,事情发展的几个阶段来划分段落。横向思路的文章,一般是把记叙和说明的内容分成几个方面来写,这类文章说明文居多,这样的文章就要按事物的各个侧面或性质分段。总之这一步骤,主要是引导学生理清作者行文思路,掌握分段的方法。

以上三个步骤属于“整—分—整”的第一个整体,也就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作者的行文思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1. 围绕重点,分段精读。这是对课文理解的深化阶段。要围绕训练重点逐段精读,特别对重点段落和词句,要反复进行品味、咀嚼,深刻理解和领会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中心的,也就是要解决“怎样写”的问题。进行的方法主要是教师根据课文特点,设计好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根据导读提纲精读细思。特别要抓住关键性词句进行剖析,而且要通过这些词句的表面意思,挖掘丰富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议论、争辩,在适当的时候加以点拨,使学生对课文的各部分既能深刻理解,又能掌握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联系,也就是说注意从整体的高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部分,领会部分在整体中的位置及作用。

在教学顺序上可因文而异,有的采用顺序法,有的采用变序法。

  1. 由段至篇,回环整体。分段精读之后,再引导学生回顾、议论一下整篇文章的学习,统览一下每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进一步解决“为什么” 这样写的问题,谈谈自己受到了什么教育或明白了什么道理,对课文进行评赏,总结一下从中学到了哪些读写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哪些能力,完成整体回环地阅读全文过程。

比如学习《詹天佑》运用这种方法,由零返整,学生不仅对詹天佑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得到升华,即成为学生心目中崇敬的人物,成为他们走向正确人生道路的引路人,而且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受到陶冶,只要长期坚持训练, 定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评赏课文,一般要引导学生先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来评赏,然后欣赏文章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方面的妙笔和构思。有时也可引导学生谈些评价性意见,最后还要设计一些读写方面的练习作业,将本课中学到的读写知识运用于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