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程式

根据特级教师李吉林的实验,分为三步程式:

  1. 初读——创设情境抓全篇,理清文章思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实验班遵循的程序,是从整体→局部,从轮廓→细节,而后再回到总体。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步是弄清作者思路。只有弄清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来龙去脉,才能读懂文章。要弄清文章的思路,就必须从全篇着手, 明白作者叙述的顺序,了解课文大意。

初读,是第一次感知教材,这在教学一篇课文的全过程中,显得分外重要。因此,在教学一篇课文的起始阶段,或通过语言描述情境,或创设问题情境,或描绘画面,或揭示实物,或联系儿童的已有经验,导入新课,激起阅读全篇的兴趣,使其主动地去读全篇。写人写事的课文,通过情境的创设, 唤起儿童对故事中主人公的关注;写景、抒情的课文,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儿童带入丰富的美感中,使儿童因爱美而乐于读课文,主动地了解、欣赏课文所描写的景物,从而体验作者抒发的情感;状物的课文,则通过情境的创设,对所摹状的物体,获得具体的表象。

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每次读课文,做到要求明确,激起思考。防止产生追求情节而对语言、文字不求甚解的毛病,并注意培养学生自己下功夫读通读懂课文的独立性。为此特教给学生一套自学符号:

表示段落起迄的为“||”; 表示层次划分的为“|”;

表示疑问的为“——?”;

表示关键词语的为“。。。。”; 表示好词佳句的为“ ”;

表示关键字眼,又是妙笔所在的为“△”; 加注符号为“注①”“注②”等。

逐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圈圈点点的良好习惯。这样学生必然会积极动脑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 细读——突出情境抓重点,理解关键词句段”教材的重点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重点段的词句往往牵动全篇。在初读全篇,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则着力引导学生抓重点段。这样做,一是从课堂教学的效率出发, 花较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二是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实际中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打基础。准确地掌握重点段,应该说这是培养儿童实际阅读能力的十分重要的方面。除内容过于浅显,无需创设情境的,以及极少数教材本身缺乏情境的课文外,一般都通过带入教材本身描绘的具体情境,并结合使用点拨、设疑、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去理解关键词句。作者总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去表达胸中的某一情境的,由此也可推论,一旦学生进入了作者描写的那个情境,作者用来表达这一情境的语言文字,则可以从整体上和内在的相互联系上去理解。即形成“作者用语言文字教学程式 - 图1胸中之境”“学生进入作者所描述的情境 教学程式 - 图2作者描述情境的语言文字” 这样的阅读程序。如此引导训练后,学生就可不待老师带入情境,即运用“视象”,自己进入作品描写的情境,从而理解作品语言,深受作品的感染—— 应该说,这是情境教学的理想境界。

根据教学重点段的需要,从某一角度,突现某一部分,使情境强化。情境的创设,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感知教材。情境在儿童眼前出现,成为儿童感知的对象。根据儿童的感知规律,其客体需具备一定的感知强度,才能充分感受、认识,从而激发情绪,激起思维与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而重点段是教学的着力处,采取相应的手段,使情境具备一定的强度是必要的。

具体做法概括为三点:

①强化感知,充分利用情绪,加深内心体验;

②提供契机,展开联想与想象,丰富课文内涵;

③设计训练,语言与思维积极活动,在运用中加深理解。

  1. 精读课文,凭借情境品语感,欣赏课文精华。所谓“精读”,要求能在读懂全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精华读深。课文精华即绝妙之笔,或一段, 或一节,或一词一句。多读精华之处,是体会教材思想感情,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鉴赏水平的有效步骤。

主要做法是引导学生体会语感。读画,要能悟出其中神韵,体会“画中之情,画外之音”,同样,读书也要能悟出文章中传神的字字语语。而作为一个读者对文章神韵的敏锐的感受,便是语感。到精读阶段,则凭借所创设的情境,抓住教材传神之笔,让学生体会其语感。做法:一是比较,二是诵读。具体说来,有如下几种①“增”与原文相比;②“删”与原文相比;③ “替换”与原文相比;④“前后改动”与原文相比。引导学生比比、读读、想想、讲讲,从而体会到整齐与错乱、细腻与粗略、形象与干巴、具体与空洞、准确与牵强之间的差异。从而在比较中加深感受。

文章的语感除了内含的神韵,还可以通过声音和语调显示出它的气势和节奏。因此,在语感教学中,在把比较词语与比较朗读结合进行。这样一比一读,儿童通过自己的运动感,发出声响,又传到听觉,多种感官活动,对文章语感的体会就更深了一层。

有些文章的精华所在,不一定需要比较,或不一定适合比较,但诵读吟味总是不可缺少的。这往往需要凭借情境,在儿童情绪被激起时,利用儿童的联想与想象,指导他们轻声地有感情地朗读,形成“视象”,课文描写的情境仿佛就在眼前。

如上所述,实验班在情境教学的探索中,摸索出带入情境读全篇,强化情境抓重点,凭借情境品语感,适用情境教学的阅读程序,达到初读—读通

—弄清作者思路;细读—读懂—理解关键词句段;精读—读深—学会欣赏课文精华。这是顺应了学生学习生活及将来工作实践的阅读程序的。当然,是不是教学每篇课文都要设置情境?是不是每一课阅读程序都必须如此?显然不是。事物总是有一般规律,也有其特殊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