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发现目标的范围。

①从课题中提出。课之题目,是文章最精彩、最醒目之处。它那精炼的文字有着深刻的蕴含,文章的学习目标往往包含其中,教学中应对之充分地注意。这样做既使课文增强了吸引力,产生了有机性,又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产生了求知欲,有了学习的冲动,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从关键词中提出。抓住关键词语对于把握学习目标展开学习,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③从重点句中提出。所谓重点句对于课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能,抓住它,对于把握学习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1. 提出发现目标的方式。

①由教师提出。在介绍背景、解释课题等这一类学习的导入阶段,学生由于尚未接触课文,提出发现目标是有困难的,教师这时候就应承担起“提出”的任务,即所谓“导引”,提出的方式可以是正面设题。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可以提出:十六年前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要回忆?等等。也可是侧面启疑,即设置悬念。例如《老水牛爷爷》,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说到爷爷,我们经常听到是李爷爷、张爷爷,可从来没听说过老水牛爷爷,为什么给人起这个怪名字呢?今天我们就来弄清楚这个问题。

②由学生提出。学生一旦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便会自然地将课文的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的认识结构。由于这种认识结构是在不断地“同化”“顺应”“平衡”过程中形成的,就决定了学生对课文这一客体将产生自己的带有独立性的主观感受,而且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这种感受会不断地加深。教师应当充分地发现并挖掘学生这种主观感受。为其创造发表的机会,并依照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和调整教学目标和方案。在初读课文进行第一个“整体”的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读后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说说自己的初读体会及质疑问难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主观感受。通过学生各自的谈看法、提问题和互相补充说明与解答疑难的交流活动,课文学习的主要目标便会逐渐明晰地显现出来。这一过程所确定的主要内容或提出的不明白的主要问题,一般地即是该次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在细读课文进行“部分” 的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某一段学习的体会和归纳段意等方式,使其找出这一段学习的目标,并将这“部分”目标向着前面的“整体” 目标积极靠拢。在精读课文进行第二个“整体”学习时,学生谈到的文中的中心思想、人物的主要品格亦即学习目标,是对第一个“整体”目标的深化。教师应在帮助学生进行理性概括的同时,引导学生系统地梳理全部课文内容,使上述概括有理有据有序,并最终将自己的观点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