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省为单位的军事机构
武昌起义各省纷纷独立,首先就废除了清代地方的总督、巡抚制度。因此,民国初年各省的军事机关,差不多都称为都督府,军事首领叫都督。各省都督府的组织互不相同,直至 1913 年 1 月 8 日,中央明令颁布《现行都督府组织令》,各省军事机构的名称才基本上划一起来。
孙中山的二次革命失败以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武装势力基本上被消灭,袁世凯的统治进一步得到巩固。但是,事情总是发展变化的。如果说, 在对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势力的问题上,北洋军阀内部能团结一致地听从袁世凯的指挥的话,那么,当矛盾的对立面解决了以后,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将会成为主要矛盾而出现了,当袁世凯对各派系提出的权、利要求不能满足时,或者袁世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影响到某一些军阀的利益时,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就尖锐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从自己的发迹史中也清楚地感到,必须对地方军阀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以扫清个人专制独裁道路上的障碍。于是他制定了废督裁军的计划,企图缩小行政区域,以便对地方军阀加强控制。同时他还在各省推行军民分治,以削减各省军阀的大权。但是这一切的努力,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地方军阀的反对。结果,只是把“都督”改成了“将军”,把“都督府”改为“将军行署”而已。
袁世凯垮台以后,段祺瑞掌握了北洋政府的实权。段也是一个集权主义者。当他在袁世凯手下时,也曾与其他军阀一样,向袁讨价还价,谋求权益; 一旦他取代了袁世凯的地位以后,他也想照着袁世凯的招数,实行集权。其结果也只是先后把“将军行署”改为“督军公署”、“督办某省军务善后事宜公署”;把“将军”改为“督军”、“督办”。必须指出,这些名称的变化,丝毫无损于那些大小军阀们的实权,那些机构的本质亦无多大变化。可以看出,在军阀割据的北洋时代,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始终是无法解决的。
不仅如此,各省的军事首领,特别是督军团时代的军事首领,按规定他们的权力只限于管理所辖省份的军队,而实际上一省的行政、司法、立法, 以至于中央政府直辖的铁道、税收等等,只要在他们的辖区内,无不由其把持和支配。1916 至 1924 年间,是地方军阀最为嚣张的时期。他们不仅直接干涉北洋中央政府对官吏的任免,而且还经常单独或联合起来对抗北洋中央政府。例如督军团的盟主张勋,在他拼凑的徐州会议上公然叫嚷,国会如果借故扰乱,并与一省为难,本团体联合一致声讨。所以,在那个时代,在军阀们面前,所谓制度、规定、国会决议等等,都要看是否合他们的口味,如
果对他们有利就好办,如果对他们不利,轻者视为一纸空文,重者也许要声讨一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