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辽代的中央行政制度

辽太祖阿保机即位,把原有的部落联盟机构改变为国家机构。设于越为最高职位,有如汉制的三公,是由部落联盟军事首长演变而来的②,设有于越府,拥有很大的权力。其次设北、南宰相,作为皇帝辅臣。以下分别设有迭

① 《宋史》卷 485《夏国志上》。另吴广成《西夏书事》卷 11 云:“中书掌进拟庶务,宣奉命令,属有侍郎、散骑常侍、谏者大夫、舍人、司谏等官。枢密掌军国兵防边备,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属有枢密、同知、副使、佥书、承制等宫。三司总国计,应贡赋主人,属有正使、副使、盐铁使、度支使等宫。御史台掌纠察宫邪,肃正纲纪,属有御史大夫、御史中丞、殿中御史、监察御史等宫。开封府掌尹正畿甸之事, 属有六曹、左右军巡使、判官、左右厢公事干当等宫。翊卫司司统制训练,藩卫、戍守及待卫、扈从诸事, 官有马步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及诸卫上将军、大将军之号。官计司司文武职事员阀,注籍应选。受纳司司仓庾贮积及给受等事。农田司司仓储委积,平粜利衣,属有司农卿、少卿、丞、主簿等官。群牧司司内外九牧国马,属有制置使、副使、都监等宫。飞龙苑专防护宫城,警捕盗贼,以武干亲信者为之,或以内巨充职。磨勘司司选叙、磨勘、资任、考课。文思院掌造金银犀玉、金彩素绘,以供舆辇册宝之用。”

① 《西夏书事》卷 20 云:“汉设各部尚书、侍郎、南北宣徽使及中书、学士管宫,蕃增昂聂、昂星、谟箇、

阿尼、芭良、鼎利、春约、映吴、广乐、丁弩诸号”。这是谅诈(公元 1048—1067 年)时的制度,可见西夏有两套行政机构,但由于史料散失过多,难以窥其详。

② 阿保机在即位之前,在遥辇氏部落联盟中充当于越,主管军事征伐,并以此职被推选为皇帝。因此,阿保机即位以后,虽存于越职务,但实际上已削夺其权,所以设宰相府主政务,而改于越为崇位,不复主持大权。

刺部(耶律氏部族)夷离堇(大王),执掌兵马大权,惕隐,典属皇族,以阿保机亲弟撒刺为之;决狱官,主管刑罚断狱;阿札割只,是“遥辇故官”, “所掌未详”,后并入枢密院,似应主管兵、吏事务;文班林牙,掌管文书; 政事令,主汉族政令;左右尚书,副政事令;汉儿司,管理汉族人民事宜。此外还有宫卫(斡鲁朵),管理皇帝私有的奴隶、土地和兵马,腹心部,是皇帝护卫亲军;族帐,是皇族和遥辇氏族系管理私有的奴隶、土地和兵马的机构。这套中央国家行政组织具有早期国家的特点,与辽代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是相适应的。

辽太宗德光(公元 927—946 年在位)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之后,辽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备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时在辽的管辖区域内, 存在着多种经济结构和两类不同的生活方式。契丹和奚、室韦等族还是以游牧和狩猎为生,奴隶制仍占主导地位;汉人和渤海人则是以农业生产为主, 过着“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①的定居生活,封建制占主导地位。面对这种现实,辽太宗采用了“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②,进而健全了北面官和南面官两套不同的统治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