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制约银行固定资金贷款规模的因素
从理论上讲,银行可以发放固定资金贷款,但是,每年的固定资金贷款规模,则要受下列客观因素制约。
(一)银行可用的长期资金来源。
银行拥有长期资金来源,但不能全部用来发放长期性质的固定资金贷款,因为在已发生的银行资产业务中,已经存在着一部分合理和不合理的长期资金占用。属于合理的长期资金占用主要包括:(1)银行发放的各种周转性质的贷款,它主要是解决企业正常和合理的资金需要,具有长期占用的性质;(2)银行发放的各种临时性短期贷款,在其贷与还的不断交叉中。会形
成一个经常占用的最低余额,它实际是被长期占用的贷款。合理的长期资金占用,需要有长期资金来源与其对应。此外,银行发放的短期贷款,在其运行过程中,会出现一部分不合理的资金占用,从而导致短贷长用。这种情况主要包括:银行贷款被挤占挪用于基本建设;用贷款弥补亏损、上交财政税利;积压物资占用贷款等。这种名义上的短期贷款实际上已转化为长期占用, 需要有长期资金来源与其对应。鉴于上述原因,银行信贷资金应首先用于保证流动资金需要,然后再考虑固定资金贷款,由此决定固定资金贷款规模要受可用长期资金来源制约。
(二)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
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决定积累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国家每年都要在国力许可范围内,确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然后通过综合平衡,决定财政,银行、企业和利用外资等各方面的投资规模。这样, 综合平衡所决定的银行运用信贷资金所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直接决定银行固定资金贷款投放规模。即使银行有长期资金来源,企业也需要固定资金贷款支持,银行也不能突破贷款规模,否则便会突破投资总规模,造成基本建设战线过长,影响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三)货币流通状况。
固定资金贷款投放与货币流通具有直接联系,由此则使货币流通状况成为制约固定资金贷款规模的重要因素。固定资金贷款的投放,便是直接投放货币,增加流通中货币供应量,从而形成社会货币购买力,需要购买商品; 而固定资产投资的建设周期较长,自贷款投放到建成投产,需要相当长时间, 在这一时间内,不能向市场提供商品,因此,固定资金贷款,除需有相应的沉淀货币作为资金来源以外,还必须考虑当前的货币流通状况,如果流通中货币量已经过多,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银行则应有计划地控制固定资金贷款规模,否则便会加剧货币流通不稳定。
(四)物资供求关系。
物资供求关系对固定资金贷款规模具有一定制约作用。贷款投放直接形成存款和现金,需要购买物资,而固定资金贷款投放所形成的货币主要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基本建设物资。因此,物资供求关系,特别是基本建设物资的供求,势必影响固定资金贷款规模。在物资供应紧张情况下,如果盲目扩大固定资金贷款,则会加剧物资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与计划内重点项目争物资、争能源,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适当控制固定资金贷款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