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国银行发放抵押贷款的必要性

抵押贷款是银行的一项传统业务。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商品货币经济高度发达。抵押贷款高度发展。我国在建国初期,当时存在多种经济成份, 银行对私营企业发放贷款,主要是抵押贷款。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开始实行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体制,银行贷款不承担任何风险。在贷款管理中,虽然仍强调贷款的物资保证性,但只是进行价值量的计算和帐面检查,它与贷款抵押具有本质区别,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抵押贷款业务逐渐萎缩直至停办。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客观经济情况发生很大变化,银行则有必要发放抵押贷款,其具体原因在于:

  1. 经济体制改革后,贷款风险性日益加大。随着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贷款范围不断扩大,银行不仅对国营和集体企业发放贷款,而且对承包租赁企业和个体经济户也提供贷款,承包、租赁企业和个体经济户承担经营风险的能力较弱,一旦经营失败,贷款便会难以收回,信贷资金则会遭到损失。为了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客观上要求银行对承包租赁企业和个体经济户办理抵押贷款业务。

  2. 从对国营企业贷款来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国家与国营企业分配关系发生变化,国营企业逐步成为自负盈亏的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一旦企业发生经营亏损,财政不再拨款,银行贷款便可能遭受损失,这也要求银行对经济效益较差的企业,改变原来信用贷款形式,而采用抵押贷款方式。(3)随着金融体制改革,专业银行开始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贷款风险与银行自身经济利益挂钩,一旦信贷资金遭受损失,则会影响银行自身经济利益。这又要求银行应根据企业资信,采用多形式贷款方式,办理抵押贷款。以减少信贷资金损失,维护银行自身经济利益,也便于提高贷款使用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