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储蓄存款
一、储蓄存款是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
储蓄是城乡居民为了储存价值,取得利息,而把货币存入银行的一种行为。它对于居民个人来说,能较安全地保存价值,并能获得一定收入;对于国家来说,通过储蓄则能把闲置货币聚集起来,把消费基金转化为积累基金, 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因此,储蓄既反映居民的自觉需要,又体现国家整体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密切结合。
储蓄是银行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从宏观经济分析,城乡居民作为一个整体部门,是国民经济中一个净储蓄部门。企业虽然也给银行提供一定资金来源,但它还需从银行借款,存贷相抵则是一个净借入部门;财政在银行经常保有存款,形成银行的一项资金来源,但在财政收支困难时,则需发行公债或向银行进行透支,也可能成为净借入部门;唯独只有居民个人,它通常是储蓄多,借债少,特别是当前我国银行对居民几乎没有什么贷款的情况下, 居民成为银行资金的净供应者。
从专业银行来看,专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企业和居民两方面, 企业除在银行存款外,还需向其开户银行借款,这种借贷关系决定企业存款作为专业银行资金来源的渠道比较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各专业银行资金来源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组织储蓄存款的状况。随着专业银行的业务交叉,各专业银行为争夺资金来源进行竞争,由于企业存款作为各行资金来源的渠道较为稳定,因此,竞争焦点便集中于储蓄存款上,各行对储蓄存款的竞争,及其在竞争中的地位,对专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从储蓄存款的增长趋势来看,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具有很大潜力。储蓄存款的增长取决于下列三个因素:
(1)城乡居民货币收
入水平。在一般情况下,随着居民货币收入水平的提高,家庭货币结余增多,储蓄存款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取决于居民消费结构。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用于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占有较大比重时,积累性货币便会增加, 引起储蓄存款大幅度增长。(3)信用发达程度。在信用较为发达,储蓄机构比较普及的情况下,则会广泛地吸收存款,有利于增加银行储蓄。在上述诸因素中,居民货币收入水平是影响储蓄存款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居民货币收入大幅度提高,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加很快,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存款的增长速度,如 1978 年银行居民储蓄存
款占全部存款的比重为 18.2%,到 1991 年底,储蓄存款比重已上升到 51.5
%,仅 1989—1991 三年就净增 5419 亿(1989 年增加 1374 亿,1990 年增加
1923 亿,1991 年增加 2122 亿),由此表明储蓄存款已经成为专业银行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另一方面,由于过去我国商品经济不很发达,信用机构较少,影响了吸储资金的数量,居民手持现金量还比较多,银行通过广泛吸收储蓄,普及储蓄网点,则能迅速增加储蓄存款,因此,从我国当前情况来看, 储蓄还具有很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