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信贷政策的内容
银行信贷政策具体表现为贷款政策和利息政策。
贷款政策是银行发放各项贷款的依据,表明贷款重点支持的对象,确定对企业贷款额度的原则,以及在一定时期内是采取扩张信贷还是紧缩信贷的政策等。
利息政策是国家利用利率作为经济杠杆,调节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表明对哪些经济部门或企业采用相对较低的贷款利率,或相对较高的贷款利率,对不同用途的贷款采用差别利率,对于不同经济效益的贷款采用浮动利率,对一定时期的贷款利率总水平是适当提高还是降低等。
贷款政策和利息政策互相联系、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但是,这两者的
作用形式又有区别,各有其自身特点。它们既可以同时配合发挥作用,也可以各自独立发挥作用。贷款政策和利息政策的作用要受经济管理体制的制约,在不同经济管理体制下,具有不同作用。
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下,企业利润全部上交国家财政,资金需要主要由财政拨款解决,利润和企业、职工没有切身利益关系,在这种情况下, 利息政策的作用极其有限。因为利息政策主要通过利率高低,影响企业利润, 进而影响企业和职工的经济利益,对生产和流通发挥调节作用。在利润和企业、职工经济利益脱钩的情况下,利率高低只涉及财政和银行的分配,不影响企业和职工经济利益,因此,银行难以利用利息政策来调节国民经济。所以,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下,银行通常是利用贷款政策。通过贷或不贷,贷多贷少来影响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企业利润开始与企业、职工经济利益挂钩,利率变动通过利润直接影响企业和职工的经济利益,在这种情况下,银行除继续利用贷款政策以外,还能通过利息政策来影响企业经济发展,并在某些情况下, 利息政策还可以独立发挥调节作用,例如,对企业积压物资、挤占挪用等不合理占用的贷款采用加息和罚息,便会有效地促进企业处理积压物资,清理挤占挪用,在这种条件下,利率的杠杆作用便会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