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货币流通的两个领域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统一的货币流通,通常划分为两个领域,即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现金流通是指以人民币所进行的货币收付活动,在这个领域里,货币以现金形态存在;非现金流通通常又称为转帐结算,它是通过银行帐户所进行的货币收付活动,在这个领域里,货币表现为存款形态。

我国统一的货币流通划分为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其原因在于国民经济中的货币收支特点,由于国民经济中货币收支特点不同,与其相适应,需要有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两种不同形式为其服务。

国民经济中的货币收支,根据其收支特点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单位之间发生的货币收支。这一类货币收支具有收付数额大,收付集中。收付双方距离较远的特点。按照这一特点,货币收付采用非现金转帐结算比较方便,它利用银行帐户,从付款单位付出款项,通过电报或邮递,能迅速转入收款单位帐户,有利于加速资金和物资周转,节约印刷、清点和运送现金的社会费用,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便于加强资金的安全性。另一类是与个人有关的货币收支。其基本特点是货币收付数额比较小,收付比较分散和零星。对于这一类货币收支,通过现金结算比较方便。如果与个人有关的货币收支也采用转帐结算,则会给收付双方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加以我国银行的转帐结算业务尚未形成电子计算机网络,在这种情况下,与个人有关的小额货币收付。如果也通过银行转帐结算,银行难以负担。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城乡个体经济有所发展。在我国转帐结算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当前,农村的专业户、承包户、重点户、城乡的个体户、集市贸易的商贩,其业务经营基本上全部使用现金。因此,当前的现金流通已跨越“与个人收支有关”这一范围。但随着银行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和银行转帐结算日益趋于完善,现金流通范围将会缩小,而转帐结算范围将会扩大。

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是我国统一货币流通的两种形式,它们既有区别,又存在内在联系。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的区别表现为:

  1. 服务的对象不同。如前所述,现金流通主要是为个人货币收支服务的, 而转帐结算则是为企业、单位的货币收支服务。与此相适应,个人货币收支主要购买消费品,因此,现金流通又是服务于消费品零售;而企业、单位的货币收支,主要用于生产资料交易和消费品批发交易,因此,转帐结算则是为生产资料流通和消费品批发服务的。

  2. 国家所能控制的程度和调节方法不同。现金流通是与个人货币收支相联系的,因此,现金投入流通以后,个人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随意进行支配,国家不能强令限制其现金使用,而只能在个人自愿的基础上,运用储蓄手段进行适当调节。

转帐结算是企业、单位间通过银行帐户所进行的货币结算,货币运动与银行信用业务交织在一起。通过转帐结算,款项从一个帐户转移到另一个帐户,只是表明债权人发生变化,这笔款项还是存在银行,因而非现金结算形式的货币流通,始终处于银行的监督和管理之下,这就为国家采取某些强制性调节和控制提供了可能,例如,对某些存款资金使用规定一定程序,限制某些商品的购买等。

  1. 流通工具不同。由于货币流通划分为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因此, 银行相应提供两种不同形式的流通工具。作为非现金流通的流通工具,则是以存款帐户为基础的转帐结算凭证,而作为现金流通工具的则是人民币。

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虽然具有差别,但它们作为统一货币流通的两种形式,还具有内在联系,具体表现为下列方面:

1 . 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由于我国货币流通是统一的,各部类、部门、企业间需要交换商品,货币便会在他们之间流动,而每个企业、单位都要支付职工工资,工资需要购买商品,由此必然会发生现金转化为存款,或存款转化为现金的情况。例如,企业销售产品,获得存款收入,属于非现金流通;当企业开支工资时,则要从银行提取现金, 相应减少存款,非现金流通开始转化力现金流通;个人获得工资后,用现金购买消费品,现金转入商业企业,商业企业把现金存入银行,现金转化为存款,现金流通又转化为非现金流通。由此可见,货币在企业、职工间穿梭运动,形态则是现金与存款来回转化。无论是现金或存款,它们都是执行货币的职能,在质上是相同的。

2.我国的现金是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它是银行的一项负债;银行转帐结算的基础是存款,存款也属银行负债。无论是流通中的现金,还是银行存款,都是在银行信用基础上发生的信用货币,二者在性质上相同,由此说明它们之间具有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