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储蓄的作用
储蓄作为国家动员资金的重要形式,它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储蓄可为国家筹集建设资金。
储蓄存款主要来自于居民货币收入,而居民收入的货币属于消费基金, 它用于购买消费品后即完成其使命。银行通过吸收储蓄存款,并以贷款方式投放于再生产过程,消费基金转化为积累基金,从而增加国家建设资金。
近几年来,储蓄存款迅速增长,它在银行信贷资金来源中所占比重日益上升,加以这部分资金季节性起伏波动较小,其增长速度较为稳定,这就有利于银行有计划地进行运用,以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因此,广泛吸收储蓄存款,日益成为扩大银行信贷资金来源,增加国家建设资金的重要手段。
同时,储蓄存款通过其吸储的数量和期限构成,可以提供确切的信息, 这就便于国家有计划地安排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储蓄具有促进消费、引导消费的作用。
储蓄和消费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从一个较短时期来看,储蓄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储蓄增长势必要压缩消费,它是压缩消费的必然结果。但是,从一个较长时期来看,储蓄和消费又具有同向增减的关系,储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促进消费和引导消费的作雨,其具体表现为下列方面:
-
随着居民消费规模扩大和消费结构变化,其集中性和后备性货币支出的比重必然增长。居民为了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需要积累货币,导致储蓄存款上升。储蓄只是推迟购买力的实现,把货币购买力累积到一定程度, 然后进行购买。这样,储蓄存款增氏会促进购买需求的形成,从而为扩大消费准备条件。
-
银行吸收储蓄存款,需要按规定利率支付一定利息,从而在储蓄本
金以外,形成新的货币购买力,这是属于增量消费的部分。促进消费规模扩大。(3)在商品充裕情况下,把储蓄与某种特定项目贷款结合运用,有利于引导居民消费。例如,近年来实行的存贷结合住房贷款,既有利于广泛吸收居民储蓄,又可引导居民购买住房。
(三)调节货币流通。
储蓄来自于居民现金收入,是回笼现金的重要渠道。银行通过组织储蓄存款,则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货币流通。从银行吸收定期储蓄存款来看,定期储蓄在相当长时期内不用于购买商品,这部分货币量在一定时期内退出流通过程,减少货币供应量;从活期储蓄来看,现金与活期储蓄存款都是流通中货币量,但现金可以直接用于购买,而后期储蓄只有转化为现金才能进行购买,这两者的活跃程度显然不同,现金周转速度要比储蓄存款快得多,因此,同样数量的现金形成的货币购买力要比活期存款大。通过储蓄把现金转化为活期存款,则会减少货币购买力。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储蓄有利于组织商品供求平衡,促进货币流通稳定。但是,储蓄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要求具备一定条件,即市场基本稳定。如果经济发生大的震荡,市场不稳,物价上涨,人们则会抢购商品,挤兑储蓄,造成储蓄存款滑坡,在这种情况下,储蓄不仅不能调节货币流通, 而且还会加剧货币流通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