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内部条件

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不仅需要有相应的外部环境,而且要求具备一定的内部条件,其内部条件主要包括:

(一)实现金融机构多样化和企业化。

金融市场作为市场来说,必须要有市场竞争,只有进行竞争,金融市场机制才能起作用,才能发挥市场效能。金融业竞争的前提则是存在多样化的金融机构,各金融机构根据各自业务发展和自身经济利益的需要,积极参与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金融交易才能活跃起来。如果金融机构单一,或只有有限几家专业银行,则会造成金融资产结构不协调,实际上是几家银行垄断或半垄断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金融市场难以活跃起来。同时,各金融机构

参与金融市场活动,其切身经济利益是内在动力,如果金融机构的切身经济利益与其金融交易活动无关,各金融机构也不会积极参与金融市场活动,为此则需要实现金融机构企业化,使它们以独立自主的资金经营企业的身份介入金融交易,从而活跃金融市场。

(二)资金可以自由转移。

金融市场要求资金自由流动,资金所有者可以根据资金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决定资金投放方向,为此则要求资金必须可以自由转移, 资金所有者有权自主决定资金的运用。如果通过“条条”或“块块”的行政命令,限制资金自由转移,投入金融市场的资金则会大量减少,从而影响金融交易正常进行。特别是在中央银行紧缩信用的情况下,各专业银行的资金都比较紧张,如果专业银行系统内条条控制过死,不允许资金转移到其他金融机构,或地方采取行政措施,不允许资金流出本地区,则会影响资金横向流动,难以完善我国金融市场。

(三)资金融通工具多样化。

金融市场的金融交易活动通常要惜助于资金融通工具来进行,为了灵活融通资金,搞活金融市场,则需有多形式的资金融通工具。通过广泛运用各种形式的融通工具,使资金需求者和供应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资金交易,从而有利于搞活金融市场和搞活企业。如果金融工具单一,则表明信用形式单一,金融市场的交易没有相应选择余地,显得冷冷清清,金融市场的完善是不可能的。

(四)逐步形成计划指导下的市场利率。

金融市场作为市场的特点是其交易活动要受价值规律的支配,由此决定资金的价格应按市场供求自由浮动,即利率要受资金供求关系的影响,这就要求对利率制度进行相应改革,逐步改变国家规定利率,利率长期固定不变的状况,形成随着资金供求关系变化而相应浮动的市场利率,这样,便可以自发地调节资金供求关系,也便于引导资金流向,从而可以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金融市场。

(五)银行信贷具有较大弹性。

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商品总供给是一定的,为了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相适应,稳定货币流通,则需通过控制信贷总规模来控制总需求,为此信贷资金分配需要统筹安排。在贷款分配规模一定情况下,通过金融市场进行的资金分配与银行信贷资金分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金融市场分配的资金增多, 则需相应压缩银行信贷规模,确保整个资金分配限制在国家规定的信贷规模范围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分配,其数额不取决于银行,而是取决于投资者和筹资者的意愿,通常难以加以控制。为此则要求银行信贷应具有较大弹性, 以银行贷款规模适应金融市场融资规模,并根据融资规模适时进行调节,由此才能保证有效地控制信贷总规模。为了保证银行信贷具有较大弹性,则需深化改革流动资金管理体制。如果企业流动资金仍由银行包下来,则会造成银行信贷易伸难缩,从而阻碍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

(六)提高银行职工业务水平和技术力量。

金融市场的交易种类繁多,业务手续也比较复杂,它要求银行职工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技术,能够懂得和具体办理各种融资业务,如票据承兑、贴现、再贴现,抵押、再抵押、票据交换、拆借、企业信用度鉴定、证券发行和转让等。从我国具体情况来看,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

体制,银行信用是唯一的信用形式,不允许其他融资方式存在,这就使我国银行职工对金融市场的融资业务知识懂得较少,金融交易的业务素质较差。为了完善我国金融市场,需要对银行职工进行多方面培训,使他们较多地掌握金融市场交易的业务知识,适应开放和完善金融市场的需要;同时,现代金融市场交易需要广泛利用信息和电子计算机,这也需要培养有关方面的技术人才,以适应金融体制深化改革的新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