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资金融通活动,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国家通过发行政府债券来筹措资金,如发行国库券或公债等。国家发行国库券或公债筹措的资金形成国家财政的债务收入,但是,它是一种借贷行为,具有偿还和付息的基本特征,可列入资金融通范畴。
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政府推行赤字财政政策,为了弥补大量财政赤字,政府通过发行公债、国库券来筹措资金,从而使国家信用得到广泛发展。
我国在 50 年代曾发行过三次公债,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稳定市场、物价
曾起过重要作用,截止 1968 年已全部还清已发行公债的本息。随着经济体制
改革,为了解决经济建设的资金需要,从 1981 年起国家开始发行国库券,近几年又开始发行公债和保值公债,它对国家筹集建设资金,稳定市场和货币流通起了积极作用。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具有紧密联系。在资本主义国家,储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储蓄部门所吸收的资金,相当大部分用来购买国家公债,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央银行,公债在其全部资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把买卖公债作为调节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从而使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从我国具体情况来看,国家信用和银行信用也具有紧密联系。银行资金投资于国库券或公债,则是银行和国家之间的
资金融通,银行信用直接支持国家信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把一部分资金或货币收入投资于国库券和公债,这是企事业单位、个人与国家的资金融通, 但这种融通则会相应减少银行的存款和储蓄,银行资金间接支持财政的需要。特别是按照发行国库券的有关规定,国库券可以向银行贴现,更为明显地表明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内在联系。
虽然国家信用由银行信用支持,但也应看到国家通过发行政府债券以筹措资金有其特殊作用:
-
通过国家信用筹措的资金比较稳定,它可以把一部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金,有利于调节货币流通,稳定市场和物价。
-
国家信用筹措的资金,财政主要用于发展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促进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发展,因此,它有利于引导资金流向,调节生产结构。
-
当个人通过压缩消费来购买政府债券时;则会增加国家建设资金,扩大社会总资金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