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中期的繁荣

1837 年 6 月英国国王威廉四世病逝,其女 18 岁的维多利亚公主继位为

女王,在位时间一直延续至 1901 年她去世之时,在英国历史上留下了一个著名的时代——维多利亚时代。在这一时代中期英国进入空前未有的繁荣时期。

繁荣的维多利亚时代中期一般被界定为在 1850 年至 1873 年间。而 1873 年以后则被称为“大萧条”时期。

与经济发展相对应,物价呈现同步的涨落,在 1849 年—1874 年间物价上涨,被有些学者称为“物价上涨的 25 年”。①当然在此同时工资亦在大幅度上涨。物价的上涨主要体现在工业原料价格的上涨上,如棉花、羊毛、锡、糖等。制成品及半制成品如棉布的价格则并不随之上升,即使上升其幅度也要小得多,而生铁、玻璃的价格实际在下降。这就保证了英国工业品在世界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这也反映了英国有世界上最好的工业加工能力。

探究这一时期物价上涨的原因,有外在和内在诸方面的因素。1848 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及 1852 年在澳大利亚发现大金矿,大量黄金进入流通引起物价趋升;1861 年—1865 年美国内战使南方棉花难以进入英国使英国棉花紧缺;克里米亚战争使英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战争开支来源于政府借贷而不是税收,促使物价上升;工业的迅速发展急需原料的影响;以及信贷不稳定造成的影响。

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大量资金投入一些主要的部门:农业、铁路、建筑、工业生产、海外贸易以及资本输出。据统计在 50、60 年代用于交通、建筑等基础产业的投资约为总投资的四分之三,与当时英国较高程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经济发展相符。再细作分析,50 年代英国的投资方向注重对外, 至 60 年代又转而偏重于国内。①

① R.A.Church,The Great Victorian Boom 1850—1873,1975,P.11.

① W.Rostow,The British Economy of the 19th Century,1948,P.23.

真正推动经济发展政策上的驱动力是自由贸易和海外市场的开拓。对外贸易的发展得益于自由贸易政策的实施。1840 年—1860 年纳税商品的种类从1100 多种减少到 50 种。国外的制成品真正能与英国商品竞争的只有丝绸。减少关税结果只是促使英国工业品出口,同时进口更多的食品和原料。尽管进口货物价格没有下跌反而有所上升,但假如不减少关税,其上升幅度要大得多。进口的增加也提高了一些国家的购买力,使得它们能购买更多英国商品。1846 年后向英国出品的主要三个国家是俄国、普鲁士和美国。1860 年英法又签订了一项商约。该商约消除了英法之间的关税壁垒,英国削减法国酒的进口关税,而法国则削减英国出口的煤、铁、钢、机械和纺织品的关税。随后英国又与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等国缔结商约,降低各国对英国出口商品征收的关税。1863 年又进一步降低间接税。至 60 年代初英国终于彻底放弃了保护主义原则,以自由贸易作为国家指导工商业经济活动的基本决策。这给英国的工商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英法商约签订后的几年中英国商品出口法国的数量大增。在 40、50 年代出口法国的英国商品只占不到4%,而到 70 年代初上升至 7%。与此相比法国工业品出口英国的数量却没有明显变化。

与商品输出相应的是资本输出,且输出范围已超出欧、美包括亚洲、非洲地区。在 1850 年以前,对海外的资本输出最多时达到 2 亿镑,英国的投资者每年从中获利 1170 万镑。1856 年—1875 年资本输出每年平均为 7500 万镑,其利润甚至超过每年借出的新款项。①对外投资又与商品输出连为一体, 如在印度、欧洲和美洲投资与当地的铁路建设有关,英国就此大量输出铁轨和机车。商品和资本输出成为 19 世纪中期英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两根重要杠杆。

① R.A.Church,The Great Victorian Boom 1850—1873,PP.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