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的进化论
这一时期,英国在科学方面的成就,不仅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以往,而且在质量上也有提高。工业革命中提出的大量问题,导致人们对隐藏在物质内部的奥秘作深入的探索,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尤以达尔文的进化论最为著名。
进化思想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学者阿那克西曼就提出了有关进化的一些初步思想。以后的许多大思想家也都接受这种理论。但真正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进化的过程, 却是从 18 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在生物学方面第一个比较系统地提出进化学说的是法国博物学家让·拉马克。他认为动物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而获得习性, 而这种习性接着又在构造的变异上得到反映。他认为这些物体构造上的习性是能够世代遗传的,经过一系列交替发展后,一种新物种的动物最终将会产生出来。以后这一学说统治生物学达 50 年之久。19 世纪中叶,随着地质学、古生物学、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的发展,进化思想逐步成熟,为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是英国一个小城镇医生的儿子,从小酷爱植物学,热衷于收集各种标本。在爱丁堡大学学医期间,达尔文阅读了许多动物学、地质学和解剖学方面的书籍,并初次接触拉马克的进化论学说, 不久转入剑桥大学攻读神学,但他对博物学仍有浓厚的兴趣,课余阅读了大量的博物学著作,并旁听亨斯罗教授的植物学课程,随他到野外观察和收集动植物标本,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831 年,达尔文结束剑桥大学的学习,同年 12 月,经亨斯罗教授推荐,以博物学家的身份随海军考察船“贝格尔”号进行考察活动,开始了决定他一生科学生涯的环球航行。
“贝格尔”号是一艘专门用作环球科学考察的船只。整个考察活动维持了 5 年。这次航行给达尔文提供了极好的直接考察动物的机会。在考察途中, 达尔文有机会阅读了莱伊尔的著作,并接受了他的均变论,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和化石,观察过火山,接触过野蛮的山地人,并经历过地震。在南美洲,他发现了一种巨大的动物化石,与现代的犰狳十分相似,这说明现代
生物和古生物之间并非毫无联系,而是存在着某种亲缘关系。在进一步南行过程中,他看到密切相近的物种往往分布在相邻的地区,而相距遥远的地区, 物种差异就比较大。1835 年 9 月 15 日,达尔文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在这里采集到许多鸟种,这些鸟种由于生活在不同的岛屿上而呈现出差异。按照这些鸟嘴的大小与形状,可以排列出一个渐进的系列,鸟嘴的这些差异与岛上可能找到的食物有密切的关系。
这次考察拓宽了达尔文的视野,促使他对有关问题进行思索。如果物种是上帝创造的,那么,上帝为什么要如此煞费苦心?如果物种之间没有亲缘关系,为什么又如此相似?这促使达尔文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产生了疑问。他认为这一切只能用物种逐渐变异这一假设来解释。这次航行使达尔文由一个物种不变论的信徒转变为一个进化论者。
回到英国以后,达尔文即着手进行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并进行家鸽交配和园艺实验。在此期间,达尔文阅读了大量的书刊,包括中国古代的《齐民要术》和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接受了马尔萨斯关于“在这个大千世界中, 出生的人要比生存下来的人多得多,因此,在争夺食物的争斗中,弱者肯定要被淘汰”的观点,并将这种观点运用到生物学的研究中。1839 年,达尔文将跟随“贝格尔”号航行的考察日记进行整理,写成《1832 年至 1836 年间舰长费茨罗伊率领的英国皇家舰贝格尔号所到达的各地区史与自然史的考察日记》。1840 年至 1843 年间主持编写《贝格尔号旅行期间的动物志》。1842 年,他将自己的观点写成摘要。在以后的十余年时间里,他一方面用事实来补充完善自己的学说,另一方面不断将摘要送交友人审阅,和他们进行讨论。1854 年,他将研究成果送交友人、著名的植物学家约翰·胡克博士审阅,其后又转给查理·莱伊尔爵士。1857 年 10 月,达尔文写信给美国波士顿的爱沙·格雷教授,信中重申了自己的观点。经过十余年的补充、讨充,达尔文有关进化的理论渐趋完善。
1858 年 6 月 18 日,正当达尔文潜心写作《物种起源》时,收到了他的通信者华莱士从马来群岛寄来的论文《论变种无限地偏离原型的倾向》。这是 1858 年 2 月华莱士在南洋群岛的丹纳特写的,他寄论文给达尔文的用意是请达尔文审阅,并请达尔文转交给莱伊尔。达尔文读完华莱士的论文后,发现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他自己的理论十分相似。“为了考虑他们两人之中, 究竟谁应该要求创立这个理论的优先权,而且也为着科学的广大利益,”① 在胡克和莱伊尔的共同坚持下,并经过达尔文同意,7 月 1 日,达尔文和华莱士的论文同时在英国林奈学会上宣读,同年 8 月 20 日,在该会的《动物学
学报》第 3 卷中发表。此后,在莱伊尔的催促下,达尔文加快了《物种起源》
的写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完稿。1859 年 11 月 24 日,《物种起源》正式出版。
《物种起源》一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阐述生物在世代相传中发生变化的进化理论,一是阐述生物进化机制的自然选择理论。达尔文在野外考察和对家禽的研究中,发现物种母体产生的后代比可能生存下来的要多,生物的后代虽然和亲代相似,但并不完全一致,在生物界广泛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的后代之间,发生着一场为攫取食物、栖息地和其它生活必需条件的斗争。这种斗争有三个类型。第一,同一物种各个体之间的
① 引自吴德铎著《科技史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91 年版,第 116 页。
斗争,如同种动物争夺食品,同种植物争夺肥料和水分等。第二,物种与物种之间的斗争,他以三叶草、土蜂、田鼠和猫之间的关系为例,说明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制约,如三叶草的花粉要依靠土蜂来传播,而土蜂的数目决定于田鼠的多少,因为田鼠经常毁坏蜂房和蜂窝,而田鼠的多少又决定于猫的数目。第三,物种与自然环境的斗争,如寒冷和干旱气候会引起大批生物死亡,生物要活下去必须同自然界斗争。生物的进化就是通过这种斗争,通过对变异的选择完成的。在这场斗争中,某些物种的后代由于变异的因素处于有利的地位,有些生来就强,有些后代比母本长着更长的角和更尖的爪, 或它们身上有天然的颜色,使它们能够较好地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从而能够躲避它们的敌人的袭击而生存下来。这些物体由于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而其它物种在足以繁殖之前就被淘汰了。达尔文将变异和自然选择看作新物种起源的首要因素。他认为,具有适应性的个别物种通过无数次的接宗传代,把它们各自承袭下来的变异特性传给后代,而在生存斗争中不适应的物种经过不断淘汰,最终也将产生出一种新的物种。生物界就是通过这种变异,实现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进化过程。①
《物种起源》出版以后,在英国社会各阶层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此之前,多少年来,神学家们一直用《圣经》来解释世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被看作上帝的杰作,一经创造出来,便永远不变。达尔文以充分的事实向人们说明,上帝造物是一种荒谬的神话。他在《物种起源》的序言中写道, “今日许多生物学界(包括我在内)所认为生物种类均由个别创造而来的观点,毫无疑问是个错误;相反的,同一系统的生物种类有时正是别种(今日大多数已灭绝)的子孙。而且我相信,自然选择势必引起生物物种的改变, 虽然不能说这是引起变异的唯一原因,但可以说是主要原因。”②由于达尔文认为只有那些适应环境的物种才能生存,对有神论显然是一大打击,使宗教的独特观念丧失了存在的基础,人类优越、宇宙永恒不变和上帝完全按照当时所知的模式创造世界的信仰都因此受到怀疑。因此,《物种起源》出版后,许多敌对者、保守派分子和宗教界人士对达尔文发起了激烈的攻击。著名的天文学家赫舍尔称达尔文的理论为“胡闹定律”。达尔文的朋友、地质学家塞治威克也写信给达尔文,说他读了达尔文的书后感到很痛苦。连一直支持他的莱伊尔也感到“人由猴子进化而来”这句话伤害了人类的自尊心。而英国教会更是气急败坏,叫嚷要“拯救心灵和打倒进化论”。1860 年 6 月30 日,在科学促进会于牛津大学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妒火中烧的欧文指使牛津主教威尔伯福斯对进化论进行诋毁,结果被赫胥黎驳得体无完肤。
另一方面,《物种起源》在英国出版后,赢得了千万个同情者和支持者, 至 1872 年已再版 6 次。由于《物种起源》一书构思完整,并以 20 余年来的观察和收集到的资料为依据,大大地发展了以往的进化假说,使这一理论更为系统、更为全面,也更具有说服力,因而得到赫胥黎、胡克和莱伊尔等科学家的积极支持。由于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在外界作用下不断发生微小的变化,通过累代的选择作用,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个体可以生存,并且逐渐累积有利的变异,发展为新种,不适合者则不能生存和传种。进化论所揭示的这种动植物自身发展、变化和联系的辩证思想,为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了丰富完整的科学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建立在牢固的自
① ②达尔文:《物种起源》,周建人、方宗熙等译,商务印书馆,1963 年版。
然科学成就中,因而得到马克思主义者的支持。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仅半个月,恩格斯就从哲学上肯定了它的革命意义,称达尔文的进化论是 19 世纪的三大发现之一,并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同马克思的功绩相提并论, 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①李卜克内西甚至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同马克思的《资本论》相提并论,“达尔文远离城市的烦嚣,在他宁静的庄园里准备着一个革命,马克思在世界嚣嚷的中心所准备的也正是这种革命,差别只在于杠杆应用于另一点而已。”②1873 年,马克思将《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版第二版献给达尔文,扉页上写着:“献给查尔斯·达尔文先生,”落款是“你真诚的羡慕者”。
③足见革命导师对达尔文进化理论的重视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