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榜单
标签
注册
登录
近代英国史
文档评分:
4.0 (
0 个有效评分
)
文档语言:
中文
章节数量:
435
阅读人次:
26153
收藏数量:
0
整理分享:
admin
阅读
收藏
扫码
阅读
收藏
扫码
文档概述
序 言 在古代、中世纪时期,英国这个大西洋中的蕞尔小岛,未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古代人所绘制的世界地图上,英国被置于地球边缘的天涯海角。当时欧洲大陆的人,隔着英吉利海峡,隐隐约约见到不列颠岛岸边雾茫茫中的灰白色山崖,称之为阿尔比昂。①在古代诗歌中,这个名称就是指英国。至于岛上的具体情况,知道的人很少。直到中世纪,一些欧洲大陆的人还以鄙夷的眼光来看待它。1414 年,在黑海岸边的康士坦察召开的一次天主教...
书籍目录
书籍评论 (
0
)
第一章 17 世纪初的英国 革命的酝酿第一节 革命前的英国社会经济
圈地
改进农业的新措施
工业发展
商业贸易
二、革命前英国的社会等级人口
社会等级
第二节 政治领域中的矛盾和斗争一、专制君主制的衰落
清教的兴起
二、斯图亚特王朝初期的君主统治詹姆斯一世
詹姆斯一世的内外政策
查理一世统治的开始
权利请愿书
第三节 革命形势的形成一、无议会的个人统治 矛盾的尖锐化
群众运动的兴起
苏格兰起义
二、革命形势的形成短期议会
长期议会的召开革命形势成熟
第二章 革命年代(1640 年—1660 年) 第一节 革命的开始和第一次内战 一、长期议会的召开革命的开始
长期议会议员的社会成份和政治态度
斯特拉福审判案
长期议会取得的初步胜利
长期议会议员的政治分化
革命开始时期的农民运动
逮捕五议员事件
二、第一次内战两个阵营
议会军的失利
下层人民独立运动的发展
议会军的改组新模范军的建立
第二节 两次内战之间的政治斗争一、两次内战之间政治斗争的意义
二、第一次内战结束后英国国内的基本形势
经济状况
政治形势
宗教信仰和思想言论
三、两次内战之间的几个主要政治派别
长老派
独立派
平等派
三个政治派别斗争的发展
四、长老派与独立派的斗争围绕遣散军队问题的斗争
士兵不满情绪的增长“鼓动委员会”的建立
“全军会议”的成立
军队进入伦敦
五、独立派与平等派的斗争独立派与国王妥协的原因
平等派与独立派矛盾的增长
平等派的纲领性文件——“人民公约”
普特尼会议
关于选举权问题的争论
关于国家政权问题的争论
克伦威尔在普特尼会议上的表现
魏尔事件
平等派失败的原因
六、独立派与平等派的重新联合国王的阴谋活动
独立派高级军官态度的转变
独立派与平等派的重新联合
第三节 第二次内战和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一、第二次内战和王党的失败
“普莱德清洗”
二、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审判国王
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共和国建立的意义
第四节 共和国和克伦威尔护国公制一、共和国建立时的国内局势
平等派的斗争
平等派士兵起义
对平等派的评价
掘地派运动
二、征讨爱尔兰、苏格兰征讨爱尔兰军队的变质
征讨苏格兰
三、共和国的对外政策航海条例
英荷战争(1652—1653)
四、克伦威尔护国公制的建立
护国公制的建立
第五节 研究 17 世纪英国革命的史学
第三章 复辟时期(1660—1688 年) 第一节 查理二世的初期统治
君主制复辟
二、查理二世统治初期的政策1660 年的特别议会
反动之风
骑士议会的召开
克拉兰敦法典
三、第二次英荷战争和克拉兰敦的倒台英国和荷兰的矛盾
英荷战争的开始
第二节 政治和宗教领域中的矛盾和斗争一、围绕天主教问题的斗争
天主教问题与政治斗争的关系
政治和宗教斗争的基本形势
二、丹比执政时期的政策丹比执政
丹比的财政政策
丹比执政时期国王同议会的关系
玛丽同奥兰治的威廉的婚姻
三、“天主教阴谋” 罗织谋杀案
“天主教阴谋”案件的影响
丹比倒台“骑士议会”解散
四、反政府情绪的增长人身保护法
围绕“排斥法案”进行的斗争 辉格派与托利派
枢密会议
第三节 “光荣革命”
“莱伊宅阴谋”案
二、詹姆斯二世的反动政策 詹姆斯二世加强天主教的企图
蒙默思起义
詹姆斯二世加强君主专制的企图及人民的反应
高登控告赫尔斯案
詹姆斯二世同伦敦主教的冲突
辉格派和托利派在反对詹姆士二世上的联合
七主教请愿书
三、1688 年“光荣革命” 矛盾的爆发
致奥兰治的威廉的邀请书
奥兰治的威廉入侵英国
四、“光荣革命”的意义和史学新的历史发展重心
英国立宪君主制的世界历史意义
关于“光荣革命”的史学
第四节 17 世纪英国的思想和文化一、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发展变化 人民在思想上的觉醒
复辟时期的思想逆流
二、17 世纪英国重要的思想家约翰·弥尔顿
托马斯·霍布斯
詹姆斯·哈林顿
约翰·洛克
第四章 18 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
王权的衰落
内阁制的形成
二、议会权力的增强政治观念的演变
议会的选举
第二节 辉格派的政治优势一、辉格派政治优势的建立辉格派和托利派
辉格派政治上的优势
沃波尔的执政
二、英国政府 18 世纪上半叶的内外政策沃波尔的国内政策
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合并
18 世纪中叶英国的对外政策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七年战争
第三节 英国工业革命的起因
一、农牧业的发展
二、手工业的发展
三、国内外市场的形成
国内市场体系的形成
国外贸易的发展
四、其它因素
政治制度的变革与政府行为的转变
社会结构和观念的转变
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四节 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
一、纺织业的技术革新
二、蒸汽机的使用
三、冶金、采煤业的技术革新
四、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新
五、机器制造业的初步建立
第五节 英国工业革命的后果及历史意义
一、经济的迅速发展
生产力的飞跃发展
经济结构的变化
推动了农业变革
英国经济地位的变化
二、社会的变革
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
阶级关系的变动
社会结构的变化
三、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
四、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六节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史学述评
一、“工业革命”是不是“革命”
二、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起因
三、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生活水平的争论①
四、关于工业革命劳动力的来源
第五章 18 世纪 60—80 年代的英国
主要社会矛盾
王政思潮
乔治三世
二、“国王之友”政府 布特政府和“国王之友”派
“七年战争”结束及布特下台
《北方不列颠人报》事件
三、威尔克斯事件和乔治三世个人统治的确立“威尔克斯与自由”
请愿抗议运动
伦敦城的抵抗与失败
乔治三世个人统治确立
第二节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独立和乔治三世个人统治的结束一、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经济发展和政治
对北美殖民地的血腥征服
殖民地的经济开发
殖民地的政治管理
殖民地的自治倾向
二、北美独立战争 经济上的殖民压迫政策
反印花税斗争
波士顿倾茶事件
英国方面的内部分歧
独立战争
三、乔治三世个人统治的结束英国的困境
对乔治三世个人统治的攻击
唐宁决议
戈登暴动
乔治三世个人统治的结束
限制王权及其意义
第三节 改革思想的兴起一、改革议会的要求
激进主义的基本理论
选举权与自由和财产
对激进主义的多种反对
60 年代后期的激进运动高潮
80 年代的议会改革
二、激进主义与北美独立运动
“一个传统的两个分支”
富兰克林等人与英国激进派
英国激进分子对北美独立的态度
第四节 18 世纪的英国文化一、哲学和社会科学
经济学的发展
历史学的发展
二、文化艺术
戏剧
艺术
第六章 法国革命时期的英国
第一节 法国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一、18 世纪末英国的民主思想和组织
“革命协会”和“宪法知识协会”
二、激进主义思想的兴起伦敦通讯会社
潘恩及其他激进主义者
第二节 政治斗争和群众运动一、政治斗争的两极化
英国政府对激进主义者的镇压
民众的保守主义与保王主义情绪的增长
二、群众斗争和起义工人运动和反结社法
水兵起义
爱尔兰的激进运动和爱尔兰人起义
第三节 英国参加反法战争 一、英国参加并组织反法战争反法联盟中的英国
英国参加反法战争
二、反法战争后期的英国和维也纳会议大陆封锁
比利牛斯半岛战争
英美战争
维也纳会议中的英国
第七章 1832 年的议会改革
经济萧条
农业大衰退
二、反动政治倾向的加强
三、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第二节 争取议会改革的斗争 一、1800 年以后的激进主义运动秘密结社活动
卢德运动
中等阶级议会改革运动
二、人民运动的重新高涨汉普登俱乐部运动
暴力派活动
彼得卢事件
三、托利党自由派和 20 年代的改革
第三节 1832 年的议会改革
二、议会改革运动的复苏改革力量的集结
天主教解放法
三、1832 年改革辉格党的改革方案
改革派的斗争
改革的结果
第四节 19 世纪初的英国文化一、大卫·李嘉图和边沁
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代表——罗伯特·欧文
第八章 宪章运动时代的英国第一节 经济和社会
二、自由贸易运动
第二节 社会改革运动
一、工厂立法改革
二、反对新济贫法运动
三、工会运动和合作运动
第三节 宪章运动
哈尼和伦敦民主协会
《人民宪章》的起草
伯明翰政治同盟
《北极星报》和大北联合会
《人民宪章》和《国民请愿书》
国民大会的召开
兰尼卢暴动
国民大会第二阶段的活动
第一次全国请愿书
“神圣月”
新港起义
资产阶级政府的两手政策
二、全国宪章协会和宪章运动的第二次高潮全国宪章协会的成立
1841 年大选
斯特季和全国选举协会
1842 年宪章派国民大会
第二次全国请愿书
1842 年夏季大罢工的酝酿
总罢工的第一阶段
曼彻斯特工会代表大会
宪章派国民大会和大罢工
总罢工的第二阶段
大罢工的失败
宪章派同资产阶级激进派决裂
奥康诺的土地计划
宪章派土地公司
三、1848 年宪章运动的第三次高潮宪章运动的复兴
肯宁顿公地请愿
土地公司的衰落和资产阶级改革派
民主兄弟协会的改组
四、宪章运动的最后阶段左翼宪章派与马克思
宪章运动的消失
第四节 资产阶级政治的发展
一、政党制度的演变
托利党向保守党的转变
辉格党向自由党的转变 反谷物法同盟
二、政府机构的建设和国家干涉职能的加强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
国家干涉职能的加强
第五节 19 世纪 30 至 50 年代英国的思想和文化
第九章 19 世纪中期的英国第一节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一、工业革命的完成
人口的变化
维多利亚中期的繁荣
二、经济结构的变化
产业结构的变化
城市化
三、各业经济的发展农业
纺织业
钢铁业
运输业
第二节 19 世纪中期英国的政治
一、政党政治
无党时代
两党的重建
二、1867 年议会改革
三、19 世纪中期其他领域的改革
第三节 19 世纪中叶英国的对外政策和侵略
一、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
战争的背景
战争过程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战前局势
战争进程
二、扩大对印度的侵略与印度土兵起义英国扩大对印度的侵略
起义的过程
起义失败的原因和起义的意义
三、对缅甸、阿富汗、伊朗等国的侵略
第一次侵缅战争
第二次侵缅战争
第三次侵缅战争
第一次侵阿战争
第二次侵阿战争
英国在伊朗的侵略活动
英伊战争
四、克里米亚战争
战争的起因
巴黎和会
第四节 19 世纪 50 至 70 年代的科学和艺术
达尔文的进化论
进化论哲学家:斯宾塞和赫胥黎
第十章 19 世纪末的英国第一节 社会概况
移民运动
二、经济状况农业
工业
贸易
第二节 国内政治 一、政治制度与政党政治现代化的必要性
文官制度的完善
议会机制的改革
地方政府的改革
自由党
保守党
二、第三次议会改革改革的前提
1883 年的《取缔选举舞弊法》
1884 年的《人民代表法》
1885 年的《议席重新分配法》
第三次议会改革的意义
三、自由党与保守党的国内政策自由党的政策
格拉斯顿的首届政府(1868 年—1874 年)
保守党政策概述
狄斯雷利第四届内阁(1874 年—1880 年)
自由党重新执政:格拉斯顿 第二届内阁(1880 年—1885 年)
索尔兹伯里的看守政府(1885 年—1886 年)
格拉斯顿第三届内阁(1886 年)
索尔兹伯里第二届内阁(1886 年—1892 年)
格拉斯顿第四届内阁(1892 年—1894 年)
索尔兹伯里第三届内阁(1885 年—1902 年)
第三节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
一、工会与工联主义工会的起源
工联主义
二、宪章运动以后英国工运的发展工人运动的低落
工会组织的健全
有利于工人的政府立法
三、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
社会民主联盟
费边社
四、“大萧条”与新工会运动大萧条
新工会运动
新工会运动的影响
五、哈第与独立工党劳工领袖哈第
独立工党
六、雇主的反攻与工党的诞生雇主的敌视行动
劳工的反应
工党的诞生
第四节 外交和殖民政策一、海上霸权
巩固海上霸权的努力
二、“光荣孤立”政策“光荣孤立”的提出
政策的演化
英德关系与外交政策
三、殖民帝国帝国主义时代
殖民地类型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四、争霸非洲
瓜分非洲
殖民扩张手法
南非
五、巩固帝国的努力殖民部和帝国联盟
殖民地会议
爱尔兰自治运动
第十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英国第一节 经济概况
一、工业现状
出口
二、农业稳定发展
第二节 20 世纪初英国工党的发展一、工党初期的斗争
劳工代表委员会内部的分歧
塔夫河谷案及其后果
1903 年麦克唐纳—格拉斯顿协定
1906 年的胜利
二、1906 年以后的工党
胜利之后
工会与议会工党的矛盾
奥斯本案
自由党社会改革对工党的挑战
三、工团主义与基尔特社会主义工团主义的兴起
工会的行动
基尔特社会主义
四、大战前夕的工党领导核心的形成
工党组织的发展
工党内部权力的转移
工党与自由党的关系
第三节 20 世纪初的英国内政一、保守主义的衰落
自由党的危机与巴尔弗内阁
1902 年的教育法与关税改革运动
巴尔弗被迫辞职与保守党的失势
二、自由党与社会改革新自由主义
坎贝尔-班纳曼内阁(1906 年—1908 年)
阿斯奎斯政府与社会改革
1909 年的人民预算案与宪法危机
1911 年的议会法
政党政治
第四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的对外政策
一、前途难卜的英帝国对帝国看法的变化
两党对帝国的立场
自治领
抨击帝国
种族问题
印度
二、英日同盟的建立背景
英德关系及军备竞赛
三、英法、英俄关系和协约国的形成英法协约
德俄接近
摩洛哥危机
英俄协约
四、大战前夕的英国外交
对德政策
巴尔干危机
英国各界对大战的预测和看法
英国参战
相关课程
阿尔泰山系列 阿尔泰旱獭
阿尔泰山系列 白色喀纳斯
阿尔泰山系列 草原石城
阿尔泰山系列 慈爱的冰川
阿尔泰山系列 和谐共生
阿尔泰山系列 红桦林
阿尔泰山系列 可可托海
阿尔泰山系列 热闹的河洲
阿尔泰山系列 沙漠绿洲
阿尔泰山系列 深湖
阿尔泰山系列 守护
阿尔泰山系列 泰加林
×
分享,让知识传承更久远
×
《近代英国史》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