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伦威尔在普特尼会议上的表现

① A.S.P.Woodhouse(ed),PuritanismandLiberty,P.54,P.63.

② Ibid.P.61,P.83.据加拿大教授默克费逊估计,如果按照皮蒂的主张,只给“生而自由的英国人”以选举权的话,有选举权的人数将比原有的多一倍,但如果实行成年男子普选权的话,有选举权的人将比原有的多四倍。Cf.C.B.Macpherson,ThePoliticalTheoryofPossessiveIndividualism,1979,PP.112—117.

③ 10 月 29 日的会议,在会议记录克拉克文件中,没有关于对选举权表决的记载。但后来在 11 月 11 日赛

克斯比等 15 人署名发表的“鼓动员致他们团队的一封信”中却说,在这次会议上,经过长时间争论后表决通过了平等派“人民公约”中第一条关于普选权的要求。决议指出,除了仆役和乞丐,全体人民包括士兵在内,即使每年收入不到 40 先令也都享有选举权,只有 3 票反对。(A Letter from Several Agitators to their Regiments,inPurianismandLiber-ty,P.452.)这信写于事情发生后的十几天,而且是在伦敦街头进行散发,可见不会是无中生有凭空杜撰的。那么为什么克拉克的记录中未记载这一重要事件呢?是否独立派高级军官授意将这有关的记录删除?尚难遽加定断。

① A.S.P.Woodhouse(ed),op.cit.P.103,P.123.

② A.S.P.Woodhouse(ed),op.cit.P.122.

在连续一个多星期的争论中,双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实际上,争论本身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虽然在克拉克文件中,缺乏从 11 月 2 日至 11 月

8 日的逐日详细记录,但从其它一些片段的史料③中可以看到,在 11 月 5 日的会议上,平等派占了优势。他们提议召开全军大会,把问题直接交给士兵群众讨论。这一提案获得通过。但次日,独立派高级军官又在会上提出要加强国王和上院的权力,拒绝了平等派的要求。

就现有的资料来看,在普特尼会议上,由于争论的两派在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上无法调和,始终没有得到一个结果。①事实上,斗争很快就从思想交锋走向更现实的一面。我们看到,克伦威尔在后来的发言中,越来越多地指责平等派的要求将造成无政府状态,并一再威胁要加强军纪。在会议刚开始的时候,克伦威尔与艾尔顿和往常一样,引用圣经教义,摆出一副虔诚、神圣的模样。10 月 28 日,当讨论国王和上院的地位时,克伦威尔引用圣经上圣徒保罗的话,声称与基督比较起来,政府的形式不过是“废物和狗屎”。艾尔顿也在发言中声称,如果上帝指引他干的话,他会把国王、贵族、财产都加以消灭的。②然而当讨论到实质问题时,所有这些圣经引文、基督教义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赤裸裸的现实利益压倒了一切。他们公然以古老的宪法原则的保卫者自居,紧紧抱着君主制、上院和私有财产不放,指责平等派的建议将威胁到私有财产,并导致无政府状态。宗教的热情、神圣的言词, 一切都让位给世俗的现实利益。

另外,从普特尼会议前后克伦威尔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来看,独立派的高级军官是有计划地准备最后打击平等派的。很可能独立派还采取了一些阴谋手段。对此,平等派虽然也有所认识,如在 10 月 29 日会议上,平等派代表罗伯特·艾维拉德在发言时就表示,他怀疑克伦威尔和艾尔顿等人故意拖延时间,暗地里却在布置圈套来反对平等派、鼓动员。③与此同时,士兵群众也感受到不祥的气氛,纷纷要求鼓动员采取实际行动去对抗独立派高级军官。10 月 29 日,平等派又发表了“告全体士兵的呼吁书”(有人认为该呼吁书可能出自魏尔德曼之手),“呼吁书”要求士兵们提高警惕,因为克伦威尔很可能会以造成无政府状态的罪名,借口加强军纪,用强制的手段来镇压士兵群众和平等派争取民主自由的运动。

以后的事态发展说明平等派的怀疑都是有根据的。不过,平等派虽然觉察到了这一点,却没有采取任何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

当克伦威尔一切准备就绪,已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控制局势的时候,他就逐渐由和解的姿态转而强硬起来。在 11 月 8 日的全军会议上,克伦威尔攻击“人民公约”中关于普选权的规定,声称这将会导致无政府状态①。他提议全军会议暂时休会,军官代表和鼓动员都回到各自的团队去。一周以后,费尔法克斯和克伦威尔等军队领导将军队分为 3 个部分,分别集中到 3 个地方进行检阅,企图借机来镇压士兵中日益高涨的民主潮流。平等派意识到斗争的

③ A.S.P.Woodhouse(ed)op.cit.PP.452—454,附录。

① 有些历史著作在论述普特尼会议时认为,会议后期平等派言论动摇,论点中心偏离了方向,因而在辩论中步步退让,使独立派占了上风。就历史资料来看,这一看法还不能作为定论。

② A.S.P.Woodhouse(ed),PuritanismandLiberty,P.97.

③ Ibid.P.83,P.454.

① A.S.P.Woodhouse(ed),P.83,P.454.

严重时,也想趁军事检阅的机会发动士兵起义,强行通过“人民公约”。 于是,两派的斗争就由会场转到了疆场,由唇枪舌剑转为真刀真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