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王权及其意义

在反对国王个人统治的斗争中,伯克等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从理论上发展了君主立宪思想。 1770 年初,伯克发表了他最主要的政治著作之一:《关于当前不满的原因之思考》。针对当时盛行的王政思潮,他提出:“要划一条把宫廷和政府分开的界限。迄今为止,这两者被视为同义词。但是为了未来,宫廷和行政部门应当看作是截然不同的事物”;君权的行使“只能依据公众原则和国家立场,而非宫廷的好恶、阴谋或其他意图”;“国王、大臣和政治家都必须服从人民的公断”;关于组织政府,“人民拥有拒绝支持的议会否决权”。他还主张“立即划分立法与司法的法令,将此两者彼此分开”。

②亚当·斯密抨击说:在国王统治下,不会有公正和平等,如是最坏的国王统

治,那就一塌糊涂了。③如果君主控制司法权,“无论如何滥用,亦无法矫正”, “如司法权不脱离行政而独立,要想不为所谓世俗势力所牺牲,那就千难万难了。”这种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主张三权分立,确立议会主权原则,剥夺君主的实际权力。

② J.H.Wiener(ed),Great Britain:The Lion at Home,Vol. I,PP.465—468.

① H. T.Dickinson,LibertyandProperty,1979,PP.145—146.

② E.Burke, The Writings and Speeches of E.Burke, Vol.Ⅱ,P.235, P.241,P.260,P.269.

③ ④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第 272 页,第 284 页。

从 1782 年起,为了进一步限制王权,议会和几届政府先后采取了一些重大措施。首先,议会迫使“国王之友”政府下台,使主张限制王权的辉格党上台,就实际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巩固了政府向议会负责而不是向国王负责的议会主权原则,而这正是议会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其次,议会通过两项法案,剥夺了约占选民 1/6 的政府官吏和政府承包商的选举权。再次, 对效能低下、开支庞大而又依赖国王的政府机构实行大改革,裁撤合并许多政府部门,大批裁减冗员,并实行以英格兰银行监督政府财政开支,废除国王和大臣规定官吏薪俸的“封赏制”等措施。此外,下院不仅为威尔克斯平反,宣布剥夺他的议员资格是对全体选民的权利的“颠覆”,而且还宣布在下院议决问题时,凡是企图以国王意愿影响表决者被视为犯下了重罪。

由此,国家政权理论中相当部分的关于王权至上的封建残余思想被扫除,政府和议会中的君主个人势力基本被摧毁,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君主对国家政权的干涉和侵犯。“爱国君主论”的破产使内阁制得到巩固,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化的贵族地主阶级在如何轮流执政,分配政权的重大问题上扫除了王权这一障碍,实现了妥协。而且,贵族地主的离弃使乔治三世失去坚实的社会基础,君主不再是一种重要的独立政治力量。乔治三世曾哀叹:他被迫放弃一切据以行动的原则,成为“奴隶”。

乔治三世个人统治是在英国 18 世纪 60 至 80 年代初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中,资本主义化的贵族地主阶级为强化君主个人权力而建立的专制统治形式。它的倒台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它逆历史潮流而动。在由农业国向工业国发展的英国社会变革中,以农业为经济基础的贵族地主统治是难以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的,尤其是这种统治以个人统治形式出现时,就更不可能长久了。另一方面,乔治三世个人统治的倒台只是资产阶级与贵族地主的一次妥协。后者被迫抛弃国王个人统治,前者则只求限制王权,不触动贵族地主的根本利益。这一妥协在于两者毕竟有共同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维护现存社会制度的基本利益。同时,英国已有的政治制度也有较灵活地处理内外形势变化的应变能力,使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有妥协余地,不致极端恶化而不可收拾。乔治三世个人统治及其倒行逆施政策的结束,为工业革命和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重大政治障碍。议会君主立宪制从此巩固,英国经济从 80 年代起开始“起飞”。乔治三世个人统治的兴败也表明:英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和民主化紧密相关,反对封建残余的斗争是长期性的历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