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状况
当 1646 年内战结束时,英国的经济呈现出一片残破景象。战争期间,英国各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受到很大破坏。特别是王党军队和苏格兰军队所占领的地区,破坏更为严重。内战时,全国分为两个敌对阵营,交通断绝,贸易停顿,王党占领的西北部地区的农业和议会军占领的东南地区的工商业不能互通有无。1646 年又发生了旱灾,农业歉收,这些都使人民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当内战以议会军的胜利而结束时,在议会内当权的大资产阶级和上层新贵族,不但不立刻采取措施来改善劳动群众的物质生活状况,反而加紧搜刮,趁机牟利,致使粮食等日用必需品的价格猛涨。①即使一般贫苦人民所经常食用的粗粮如燕麦、黑麦、豌豆等的价格,也成倍上升。②
在粮食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原来生活已很困苦的劳动群众更沦于饥寒交迫、无以为生的境地。40 年代,英国的贫民人数达到 50 万人左右。特别是那些为数众多的靠工资为生的城乡劳动者,③在物价高涨的情况下,依靠微薄的工资更加难以度日。虽然在有些部门中,工资略有提高,但远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因而实际工资大大降低了。据统计,1646 年—1650 年,工资增加数额约在 15—30%之间,但同一时期,面包的市价却上涨了 1 至 2 倍。
④这就直接影响了工资劳动者的生活。
塔塔里诺娃著的《英国史纲》等书中就是这样的观点。(见《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54 年,俄文版,第 1 卷,第 418—419 页,第 2 卷,第 180—181 页。塔塔里诺娃:《英国史纲》,三联书店,1962 年,
第 116—118 页。)实际上,当时平等派和其他各政治派别的成败,其原因与当时政治斗争形势的发展、各政治派别的政策和策略等因素也有很大关系。
① 当时英国小麦每夸脱的年平均价格,17 世纪 20 年代时为 30 先令,1646 年涨至 58 先令,1647 年为 65 先令,1648 年—1649 年为 68 先令。J.E.Rogers,AHistory of Agriculture and Prices in England,Vol.V,1887, P.270.
② 当时每夸特燕麦的年平均价格 1643 年为 7 先令 8 便士,到 1647 年猛涨到 21 先令 4 1/4 便士。W. Beveridge,Prices and Wages in England from ⅩⅡto ⅪⅩCentury,Vol.I,1939,P.208,附表。
③ 据罗杰斯估计,在 17 世纪中叶,英国 400 万人口中有近一半人口“靠自己每周的工资过活”。J. E.Rogers, Eight Chapters on the History of Work andWages,1895,P.96.有的学者认为英国当时还是一个农业国,所以这个数字可能夸大了。不过如果考虑到当时英国工业,特别是羊毛工业渗入农村的特点,靠工资为生的人肯定是很多的。
④ J.E.Rogers,A History of Agriculture and Prices in England,1887,Vol.V,PP.826—827,附表。另据贝维利吉对伦敦 7 个地区的医院和学校购买烤面包的付款帐单的分析,1644 年—1645 年伦敦烤面包的价格已比平时高,以后又不断上涨。1644 年—1645 年售价为 1 先令 5 便士的面包,到 1648 年时售价为 2 先令 1 便
内战开始以来,一般劳动群众和中小资产阶级所担负的赋税,也日益苛重。战争时期,国库开支庞大,而议会中掌权的大资产阶级和上层新贵族的代表——长老派,就把支付这些庞大开支的来源,以赋税的形式转嫁到劳动人民和中小资产阶级头上。
当时议会最大的一笔开支是军费,仅只支付军队官兵的薪饷一项就已十分巨大。1645 年初新模范军刚建立时,每月支付给军队官兵(当时人数共 21, 400 人)的款项为 5.6 万镑。①虽然新模范军的军饷一度欠发,但从 1646 年 3 月到 1647 年 3 月,军队从国库支取的军饷仍达 1,185,551 镑。②议会为了筹集这笔庞大的费用,除了以高达 10%的利息向伦敦城区及其他地区的富商巨贾借贷,并将被扣押的王党分子的土地加以出卖以作为弥补外,又向居民加重征收货物税。货物税本来是 1643 年 7 月根据议员皮姆的建议,仿效荷兰的例子对一些消费物品课征的间接税,但以后课征的项目和数额日益增多, 不仅奢侈品,而且许多日用必需品,诸如食盐、淀粉、肉类、肥皂、纸张等都要纳税。据估计,在这个时期,平均每年所征收的赋税总额达到 400 万镑。1643 年—1646 年,一般的乡绅要把 1/4 的收入用于交纳赋税,于是贫苦劳动群众就陷入沉重的赋税负担之下③。加以当时的税收工作都委托给各郡的大资产阶级包税人承办,这些包税人从中渔利,盘剥人民,更增加了人民的痛苦。
作为英国革命主要问题的土地问题,也是在只有利于大资产阶级和上层贵族的方式下解决的。革命时期,议会曾颁布了许多关于土地问题的法令。1643 年 3 月,议会颁布法令,把那些反对议会并直接间接支持国王的所谓“破坏分子”的土地加以扣押,以后又准许王党分子交纳赎金将被扣押的土地赎回。接着又颁布法令,将被扣押的王党分子的土地加以出卖。但是不论采取什么方式,从所有这些方式中得到好处的主要是大资产阶级和上层贵族。例如,关于被扣押的王党分子的土地,大多是作为议会向大资产阶级借贷的抵押品,原来在这些土地上耕种的农民,须继续向议会所组织的“扣押委员会” 交纳地租。当王党分子用赎金赎回土地时,赎金完全落入了大资产阶级和上层贵族之手。议会成立“罚款委员会”,负责处理这项事务,会址就设在伦敦商业区大金融资产阶级的中心。
被出卖的王党分子的土地,也大多落入了大资产阶级和上层贵族之手。虽然议会关于出卖主教土地的法令,曾提到这些土地的直接所有者,即原来耕种这些土地的农民,在完成主教领地登记后 30 天内有权优先购买这些土地,但这不过是一句空话,因为按规定土地都是成大块地出卖,一次付款, 一般农民缺少大批资金,无法购买。而伦敦城区及其他地区的富商巨贾,则可利用他们手中雄厚的资金和手中掌握的政权,轻易地将这些土地攫为己有。伦敦市著名的议员大富豪约翰·华莱斯顿就曾利用职权以 8000 镑的价款把伦敦附近高门、霍恩斯、芬克里原属于伦敦主教的广大地产购为己有。① 大资产阶级的这种巧取豪夺的行为,如此臭名昭著,引起人民的公愤,以致
士。W.Beveridge,Prices and Wages in England from Ⅶ toⅧ Century, Vol. I,P.208,附表。
① W.C.Abbott(ed),Writings and Speeches of Oliver Cromwell,Vol.I,1937.P.327.
② C.Firth,Cromwell’sArmy,1902 ,PP.183—184.
③ H.J.Habakkuk,English Landownership,1680—1740,Economic HistoricalReview,No.10,1940,PP.8—9.
① V.Pearl,LondonandtheOutbreakofthePuritanRevolution,1961,P.330.
在 1649 年时成为伦敦街头棚子戏中的讽刺对象。②
总的来说,在革命过程中发生了土地所有权大规模转手的现象。以前属于国王、封建贵族和教会的土地,大批转入大资产阶级和上层新贵族之手。1646 年 2 月 24 日,议会又颁布法令,废除“领地法庭”,解除土地所有者对国王所承担的封建义务。③因而这批新的土地所有者对地产就有了享有充分自由的支配权。然而农民所负担的封建义务却未予以触动。非但如此,在这批新的土地所有者的贪婪剥削之下,农民所承担的地租额,反而比以前更多了。例如,原来在一些高级牧师的土地上进行耕种的农民所负担的地租额为2 万镑,但到了 1649 年时,在这批新的主人剥削下,他们所负担的地租额已
增加到 20 万镑。①
同时,议会还暂时停止了关于禁止圈地的立法,并多次通过决议,对由于圈地而引起的农民的骚动加以残酷镇压,使资产阶级和贵族更加明目张胆进行圈地,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