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是以群体为主体的一种意识,是在一定群体中占主流和主导地位的、对群体本身的一种看法,包括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工作态度和对待群体的态度等。像对群体性质、地位的看法,对自己与群体间关系的认识, 对自己在群体中所应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认识与期待等,都属于群体意识的范畴。

群体意识是在个体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但群体意识一旦形成,就对个体意识有着深刻的影响,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每一方都可能引起另一方的相应变化。比如,在学校中假如大多数教师都对学校的发展表示关切,就很容易形成关心集体的风气,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反过来,在一个集体荣誉感很强的教师集体中,每一位教师都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和影响,从而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一定的关心集体的倾向。

群体意识的形成,通常要受群体成员的素质、群体的工作任务和群体中的组织领导与管理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在学校中,什么样的群体意识占主流, 一般要受以下因素的制约:

第一,群体成员在目标与需求同的一致性。作为个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目标与需求,但作为群体,个体的目标和需求都要受群体目标的影响与制约。如果群体成员的个人目标和需求能在群体目标的指导下,趋近一致,就能使分散而独立的个体意识汇聚成为统一的群体意识。

第二,组织任务和规范的约束。组织任务越明确越有意义,组织规范严格越有助于群体意识的形成,对于学校或某一处室来说,如果接受的任务十分重要,或者纪律十分严明,则易于形成群体意识。

第三,群体中核心人物的影响。由于群体中的核心人物通常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大的影响力,他们的意识倾向常常能影响、带动一批人,因此,在学校中若能尽快建立一支骨干队伍,就能有效地促进群体意识的形成。

第四,环境压力与影响。群体周围环境对群体的压力与影响,对群体意

识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比如,在一个历史悠久、很有名的学校中,面对社会的期望和其它学校的挑战,教职工自然会产生一种荣誉感、责任感和压力感,在此基础上,很容易形成发扬传统、保持荣誉的强烈要求和不断创新、积极进取的竞争意识。

由于群体意识对群体行为具有如此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学校中努力培养教师们热爱集体、顾全大局、以校为家、甘心奉献的集体主义观念和主人翁意识,是使他们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和稳定、持久的工作积极性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