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群体目标与群体意识

  1. 群体目标

群体目标是影响群体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群体动力最重要的来源之一。群体目标通过对群体的性质、发展水平和活动方向等方面的影响而对个体行为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群体目标对群体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决定群体的性质。对一个群体来说,其性质究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进步的还是落后的,归根结底,取决于该群体的奋斗目标。如果群体目标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这个群体就是进步的;群体目标的社会意义愈大,这一群体存在的社会价值也就愈大。

第二,影响群体的凝聚力发展水平。共同目标是使分散个体聚合成为整

体的基本条件,而群体目标的社会意义和成员对目标的认同程度,则直接影响着群体的凝聚力和发展水平。对学校来说,领导者能否提出一个颇具吸引力,能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奋斗目标,是决定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条件。但仅仅提出目标还不够,还必须使教师对这一目标能全面地了解、理解并接受,得不到教师认同的目标,社会意义再大,也只是一个停留在符号水平上的空口号,对群体的发展起不到应起的作用。

第三,影响群体行为的方向和强度。个体目标对个体行为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群体目标对群体行为也同样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正确而明确的群体目标,能使群体成员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发起高涨的工作热情和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

第四,影响群体行为持续的时间。目标本身的社会意义和连续性对群体行为持续的时间有直接影响。一般地说,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长远目标和连续不断的目标体系,有助于激发稳定而持久的行为动机,而社会意义不甚明显的短近目标,较易导致暂时性动机和短期行为。

正因为群体目标具有上述重要功能,所以在学校工作中,经常要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落实学期工作安排,推行岗位责任制,建立定期考核制度,明确考评标准,制定适当的奖励方法等项措施,来实行目标管理。这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