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掌握好烹调的油温

掌握好烹调的油温,关系到菜肴的色、香、味、形。油温,一般用“成” 来表示,一成油温约为 23℃左右(各种油脂的沸点不尽相同,差距在 10℃ 之内)。日常炒菜时不可能用温度计去测定,这给主妇烹调带来了困难。其实,仔细观察一下,油温上升时,油面是有反映的:1~2 成,锅底中心略有小油泡泛起;三、四成,油面波动,无甚油烟;5~6 成,油面波动加剧,并有油烟袅袅上升;7~8 成,油面渐趋平静,油烟大量上升;九成热,油烟密集笔直上升。

家庭常用的煸、溜、炸、爆、滑油等烹调方法,入油锅时所需的油温各不相同。

煸炒原料时,要视油面有大波动,油烟上升,油温达 5~6 成时,即旋锅使油布满锅底时方能下料。煸的过程,要始终用旺火,锅内有劈劈啪啪的响声。油的高温可使原料迅速受热,表面脱水,腥杂味随之气化掉,这样菜肴会清美、鲜嫩。

滑溜的原料,大多经过上浆,油温当掌握在 4~5 成左右。油温过高,原料的淀粉“外衣”骤遇高温会相互粘连,油温太低,“衣服”易脱落,失去上浆的作用。

炸制菜的原料一般要挂糊,菜肴强调外脆里嫩,烹制时,在保证原料成熟的同时,要使糊壳脱水变脆。所需油温 7~8 成为宜。

大部分溜菜是在油炸后再裹包或浇上味汁,入油锅时的油温与炸大致相同。因两种烹制方法所需油温较高,所以原料应一点一点地下锅,以免粘连

在一起。

爆菜强调脆嫩爽滑,下料时油温要在 8 成以上,加热时间较短。大多数原料要剞上花刀,不上浆或上薄浆。

另外,还要看原料的形状及大小而定油温。形体大的,要用稍低的油温烹制,加热时间可长些,原料能均匀受热,反之,所需油温就要高点,加热时间短些。若原料数量多,相应油温就需要高点。

家庭烹制菜肴有其特殊性,火力小,油量少,油温升高速度慢而降低速度却很快。所以,如果要按菜谱做菜,下料时,油温应升高 1—2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