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利公司的大救星强巴斯

得利公司(简称 ICI)是英国最大的一家化学工业企业,年产值占英国全国化工产值的 1/4。经营项目除化肥、染料石油化工、塑料工业、医药等外,还兼营合成纤维、玻璃、非金属矿业、精炼石油等。它在海外 40 个国家

建立了 100 家分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巨型跨国公司。它有职工 17

万人,营业额达 25 亿美元,在世界化工企业中仅次于美国的杜邦公司。ICI 公司创立于 1926 年。当时的英国化学工业非常落后。而欧洲大陆上

的德国的化学工业则非常强大,由德国的拜耳、BASF 公司联合组成的 IG 公司,以强大的经济优势打进了英国的化工市场,英国化工业的各家公司根本不是 IG 的竞争对手。英国化工界的两位领袖亚佛利特·蒙罗和哈利·玛芝康, 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认为,“为了维护英国在化学工业方面的利益和地位,现有的稍有实力的企业应该联合起来对抗外来势力。”他们的想法得到政府的赞同和化工界的拥护,就把英国仅有的染料、苏打、肥料、强碱等方面的企业组成联合企业公司,从而产生了 ICI 公司。

ICI 从创立到 40 年代末,是一个大发展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火药、医疗药品、合成石油的需求量大增,它在这方面大量增产,因而获得巨额利润,迅速发展起来。靠着“大英帝国”殖民主义的后盾,它逐步把自己的势力扩张到国外,如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等都先后成立了分公司。它还与美国杜邦公司之间达成了分割世界市场的协议,即杜邦公司不插手欧洲、英国市场,而 ICI 也不进军美国市场。至于加拿大、中南美, 则和平划分市场。这样,ICI 的地位得以稳固,使之获得了稳步的发展。这个阶段的功臣是首任董事会会长蒙罗和第二任董事会会长玛芝康。

玛芝廉在 1950 年退休以后,亚历山大·佛烈接任董事会会长一职。他本人是一位化学家,曾开发新产品聚脂纤维,取得辉煌成功。但是他在世界商业竞争中没有能力,或显得很平庸,因而对公司在 50 年代所面临的一系列难题不知所措。

50 年代,ICI 面临着一系列难题,一是,1952 年美国政府司法部命令杜邦公司解除与 ICI 的“绅士协定”,使得这位携手合作者变成了强大的竞争对手。二是,世界化学工业突飞猛进,许多新产品、新课题有大的飞跃,如将煤碳转换成石油,壳牌、BP 等石油公司打入化工市场,使 ICI 的市场、地盘不断缩小。三是,1958 年形成欧洲共同市场(EEC),美国的工业企业势力以强劲的攻势闯入欧洲市场,以至 ICI 被排除在欧洲大陆市场之外。

1960 年,佛烈不得不辞去会长职务,由保罗·强巴斯接任。强巴斯接任以后的头几年,由于受英国经济衰退和英镑贬值的影响,特别是合成纤维大跌价,投资修建的新厂效益不佳,ICI 仍然很不景气,处于困境之中。

面对困难重重的局面,强巴斯毫不气馁。他把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加以认真分析,和身边的智囊人物商讨、拟定对策。他采取强制措施,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而且发誓,如果他领导的改革不能成功,他就辞职谢罪。

他进行改革的内容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 组织机构的改革。在蒙罗、玛芝康两任会长的时代,ICI 是由染料、苏打、肥料、强碱 4 家工厂合并而成的。合起来以后,各地的业务部门都是独立的,互不联系,存在指挥不灵的问题。另一方面,当时为了强化指挥权, 在某些方面又存在权力过分集中、会长一人说了算的弊病。这种状况如果不

加改变,ICI 就很难有活力了。

强巴斯下决心进行这方面的改革。1962 年,在美国的一家经营顾问公司的帮助下,强巴斯对 ICI 实施了大的手术,对全公司的生产业务部门进行了强化改组,机构、组织、人事等方面几乎进行了一次重新分化组合。同时, 又按专业系统,把公司分为染料、火药、合成纤维、石油化工、苏打制品、塑胶、衣用化肥、涂料、医药等 9 个分公司,使各自拥有自主权,由集权改为分权。在公司内部层层实行责任制,分公司经理必须对董事会会长负责, 担当起生产、销售、技术等各方面的责任与职权来。

  1. 多角化经营。强巴斯早在 6O 年代初就提出,ICI 要想“巩固阵地”, 就必须采取多角化经营的方式。企业要想走向世界,首先必须在本国建立巩固的后方基地,而巩固的后方基地的建立,则必须靠多角化经营。于是,强巴斯把原来 4 个方面的分公司扩张成 9 个分公司,业务范围扩大,经营项目繁多,公司的后方基地就比较稳固了。

  2. 开拓海外市场,进行跨国经营。强巴斯认为,公司的发展要靠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跨国经营战略的确立,组织改革和经营的多样化只是他实施世界战略的基础。他的世界性经营战略有三个支点:

一是欧洲共同市场(EEC)。当时,英国还没有加入共同体,故 ICI 不但在 EEC 没有自己的市场,连生产据点也没有。强巴斯认为,迟早要向 EEC 发展。他说:“不论英国是否加入同盟,ICI 是必须打入欧洲共同市场的,必须建立自己的据点。”因此,这家公司就制定了向该地区(比如荷兰、西德) 投资建设大规模工厂或分公司的计划。

二是美国市场。因为杜邦公司的“绅士协定”被废弃,ICI 一直与美国没有任何业务往来。1960 年以后,强巴斯强调,“必须开拓更大的市场,否则就无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获得胜利”。因此很重视与美国建立经济往来, 向美国投资建立自己的地盘,如今已声势不凡,取得了很大进展。

三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尚未解冻之前,强巴斯就已高瞻远瞩,预见二者的经济往来势所必然。1964 年英国与苏联签订通商协定,ICI 借着这个好势头,对苏联及东欧各国加强了经济往来。结果,在东西方贸易往来中,ICI 是走在最前面的。

总之,强巴斯眼光敏锐,具有很强的预见性和对事物的洞察力,因而大胆地采取世界性经营战略,一步一步跨入活跃的国际市场,在更广阔的天地中一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