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神人的连环套经营法

1966 年 9 月 2 日,在康乃狄克州柏莱姆镇,一向宁静的亚伯特·李斯特

别墅,这天忽然热闹了起来,陆陆续续来了 80 多位客人。他们都穿着大学生毕业礼服,坐在拉起窗帘的大厅里,喝着各自喜欢的名酒和饮料,脸上流露着期盼之情,在等待即将来临的客人。

虽然他们穿的是大学生毕业礼服,但是他们实际的年龄看起来已不像大学生了。事实上,在这 80 多个人当中,年纪最小的也大学毕业将近 20 年了。他们今天穿着这样的礼服来欢迎客人,其主要的目的是要给客人一个惊讶, 其次是为了强调今天这个欢迎仪式的主体。

不过,你可千万别小看这个只有 80 多人的小小仪队,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差不多都是当前美国极成功的工商界人士。他们主要都分布在纽约三个代表性的地区里——华尔街、第五街和第七街。那么,他们要等待的客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嘘⋯⋯”,随着暗示肃静的声音,在一个仆人引导下,由李斯特夫妇陪伴着的客人走进了迎宾室。迎接的人们的装束打扮显然出乎客人的意料, 惊愕之后,欢迎者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祝贺你,雷克莱,你辛苦了!”

面对着如此热烈而隆重的场面,雷克莱不由地从内心发出一阵阵的感慨。

19 年前,他带着妻子离开家乡巴勒斯坦来到明尼亚波里斯时连一个人都不认识,可谓举目无亲。

这天晚上,他在这个新的国度受到如此隆重如此热烈的欢迎,虽与他在商界的成就和拥有的巨额财富有关,但正主要的是他获得了一项很不平凡的成就。

1942 年,对于雷克莱而言是一个难忘的一年。那么,他刚刚 42 岁,他

不但赤手空拳建立起一个 10 亿美元的企业,而且还把那宝贵的经验写了出来,通过俄亥俄大学的审查,获得了财政学硕士的头衔。

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国度里,以不到 20 年的时间,就取得这两项了起不的巨大成就,的确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难道他真的有什么超人的本领? 1947 年,雷克莱从英国陆军退役下来,带着妻子来到美国,在明尼亚波

里斯定居下来。这时候,他不仅没有任何的财产,而且连维持基本生活的费用都极成问题,幸好不久他在一家证券行找到了一份工作,总算解决了燃眉之急。

一经接近股票这一行,雷克莱就发现自己对这一行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虽然刚开始时,周薪不过 50 美元,但他在暗地里却已经下定了决心,非把这一行摸熟摸透不可。

他除了注意现行的股价变动,也十分注意收集资料,研究过去的股价走势及涨落原因。他把研究的结果一一的记录下来,有些是前人的心血结晶和失败的经验,有些则是他自己的心得。其中最使他获益不浅的是当年阿姆斯特丹股票市场大操作手韦佳的《迷惑中的迷惑》。

这样,雷克莱一面进行研究,一面进行实际观察,使得他对股票这一行的知识有了长足的进步。4 年之后,也就是在他 29 岁的那一年,他作了明尼亚波里斯一家证券交易所的分析员,周薪增加到 110 美元。

在 1951 年间,周薪 100 多美元的待遇可以算是相当不错了,况且他又深受老板的器重,前途大有希望。不过,雷克莱并没有以此为满足,此时,他为自己立下了一个更宏大的野心勃勃的目标:在 10 年之中,自己一定要创造

出 10 亿美元的财富不可!

一个周薪 100 多美元的职员想在 10 年内创造出 10 亿美元的财富,无异是痴人说梦,那么雷克莱是不是痴心妄想呢?不是的。

他有自己的根据,一是他在证券行这一段时间的留心观察与分析,使他发觉有很多公司的股票价位低于财产总值。换句话来讲,这些股票价位偏低的公司,并不是因为本身的财务不健全,而是经营负责人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使股票升到合理的价位,他认为这一情势可以大大的利用一番,以开拓自己的事业。这是他创立“连环套经营法”的主要动机。其次他所凭借的是他对财务运用的超人见解和作法。

雷克莱把这套策略运用到实际情况中,通过十多年的实践,使他拥有 10

亿美元之巨的资产,并把其实际运用情形写成一篇 80 页的论文,题目是,财务运用的扩展实例研究。

在这篇以实际经验为骨干写成的论文中,雷克莱描述了他是如何由一文不名的情形,发展成掌握一个庞大公司集团的过程。在论文中,他特别强调了“有效的不使用现款”这一策略,也就是他“连环套经营法”的真谛所在。

在后来的十年里,雷克莱运用“连环套经营法”建立了他的集团企业。他运用的方式有二,一是用这一家公司的财产作抵押,获得信用贷款,去买下另外一家公司;二是把这一家公司的财产作为基金,去取得另外一家公司的控制权。

依据他的看法,前一种方式是最有利的,也是他经常运用的,不过,假如实际情形不允许采取前一种方式,非得运用第二种不可,那么他宁愿用现款去买下这家公司。当然,这种做法要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一定要从买下的这家公司中,马上获得更多的、可以运用的现款。

这两个不太起眼的办法,若能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要想拥有几个公司或上百上千个公司,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让我们先来看看雷克莱是如何发家的吧。

雷克莱在明尼亚波里斯的一家证券公司做事时,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里,他对速度电版公司发生了兴趣,这家公司就是美国速度公司的前身之一, 专门生产印刷用的铅版和电版。速度电版公司是一家中上型公司,也有股票上市,但一直是冷门公司,价位始终高涨不起来。

公司虽然几年来没有什么大的发展,但却始终保持稳定的收益,大部分股东都把它当作储蓄存款放在那里,所以股票买卖既不热,在市面上流动的数量也不大。雷克莱如果想获得这家公司的控制权,只有通过收购股票,但是,假如他不制造一个机会,使这家公司的股票造成强烈的卖势,他就无法达到目的。

机会终于来临,一次他碰到速度电版公司的一位叫伍德的主要股东。伍德在谈话中流露出股票业绩持续不动而对公司产生厌倦之感,并且准备急于脱手,即便稍微降价出售也无妨。

精明透顶的雷克莱一听他的语气,再观察他的脸色,知道他急于脱手, 决不是仅仅为了钱,一定另有原因。

回家之后,雷克莱把以往收集起来的有关速度电版公司的资料拿出来研

究,发现公司的销售收入略有增加,盈利也比上期好,那么伍德干吗要急于脱手呢?

他第一个想到的是原料问题——铅,最近铅的价格大涨,每吨高达 230.5 英镑,这一价格对电版业的经营一定会发生影响,他又进一步进行分析:该公司有很不错的发展条件,却始终没有辉煌的业绩,这无疑证明了负责人的能力有问题。一个应付平时情况都显得能力不足的负责人,一旦遇到意外的情况,当然就很容易自乱章法,引起内部人心的不安。

经过几次调查之后,他得到了一个明显的印象:速度电版公司的股东们都认为原料涨价之后,该公司的经营将会发生困难,甚至于这一期将无红利可拿。

明白了实际的情况,雷克莱认为有两个大好机会应该善加利用,一是速度电版公司股东们的疑虑心理;一是伍德急于脱手的股票。如果能把这两个机会加以巧妙运用的话,他相信这家公司很可能会被纳入他的控制之下,成为他“连环套”策略的第一环。

于是,他立即采取行动,当天下午就去找伍德,说有人意欲买下他准备脱手的股票,并同时抛出风声:该公司的主要股东之一已经把股票全部抛售, 显示该公司在经营管理上发生了问题。

很快在各证券行都有大量卖出速度电版公司股票的挂牌,到了第二天下午,速度电版公司的股票已经跌停板。雷克莱利用这一形势开始大量抛空, 并以所获现款照当时议价减低 5%的比例付清伍德的股款,至此,伍德的全部股权都归雷克莱所有了。

事实上,雷克莱很清楚速度电版公司的股票不可能长时间大幅下跌的, 因为这种股票的实际价值已超过了市价。所以,当该公司公布财务状况的前一天,他开始吸进,并以伍德的股权融资,私下里跟急于脱手的小股东接洽, 收购他们的股票。

当速度电版公司的股票跃为热门股时,雷克莱已拥有该公司 53%的股权。他立即发起召开临时股东会议,顺利地当了董事长。不到半年的时间, 该公司的股票几乎上涨了一倍,股东们个个眉开眼笑,而伍德却大有悔不该当初之感了。

在他当上董事长后,他把速度电版公司改为“美国速度公司”,不仅刻意经营,扩大业绩,使股票变成强势股票,而且在规模上,他也意欲给人一个扩大的感觉。于是,他开始进行购买“美国彩版公司”的计划。

这家公司与当初的“速度电版公司”可以说是兄弟公司,不仅在业务上有很密切的关系,它的经营情形也相似,业绩也始终发展不起来。

收购这家公司,雷克莱使用了与上次完全不同的一套手法。他不但公开进行,而且逢人便讲:这家公司如果跟他的美国速度公司合并经营,一定会有大的发展。

这些话一经传出,鉴于美国速度公司的业绩,美国彩版公司的股东们, 有些开始心动。其中一个名叫泰贝尔的董事,对此事表现得最为热心,他向雷克莱透露不少这家公司的秘密,并提供了几个进行的步骤。

雷克莱公开表示想收购这家公司,其目的也就是在于引起这家公司内部发生分裂,造成明显的对垒趋势。因为他深知,一个团体里总免不了有勾心斗角的情形,只要他把空气一放出去,肯定会出现赞成的和反对的两派意见, 这样,他就可以运用这一情势,达到自己的目的。

随着雷克莱与泰贝交往的密切,越发使人觉得他收购该公司的行动已到了成熟的阶段,因此也带动了美国速度公司的股票不断攀升。

这种情形的出现,使得美国彩版公司的负责人再也沉不住气了。他公开发表声明,表示该公司无意与别人合并,更决不会被别人收购。

此时的雷克莱倒沉默不语了,他的活动也由明转暗,让支持他的一派股东去打击这位负责人的自信。1 个月之后,他运用美国速度公司的财产作抵押,买下了美国彩版公司,从此两家公司合而为一。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雷克莱由证券行一名分析员一跃而成为两家公司合并后的董事长,这在于他巧妙地运用了他所独创的“连环套经营法”。他在准备收购速度电版公司时,手头只有 30 多万美元,可是,他用炒股票的方式获得了这家公司,使他的财产一下子暴增了几十倍。然后,他运用美国速度公司的财产作抵押,买下美国彩版公司。随着美国速度公司的发展壮大,雷克莱对“不用现款”的策略产生了极大的信心,这是他以后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之后,雄心勃勃的雷克莱迁师纽约。到了纽约以后的雷克莱对“不用现款”的经营方式,已能运用的得心应手。所以企业组织也就像滚雪球似的不断增大,并且速度也比以前加快了许多。在以后的几年中,他在纽约 MMG 公司之下的公司有:柯莱茵百货店、顶好公司、贾奈制造公司、华纳公司、国际乳胶公司、史昆勒蒸馏公司。同时,他的母公司“美国速度公司”也在扩大中,有许多公司也纳入他的控制中,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科恩公司和李兹运动衣公司。最后,当李斯特的格伦·艾登公司也卖给他时,连 BVD 内衣公司也被纳入他的控制之下。这时候他的企业规模已超过了 10 亿美元。实现了

他当初 10 亿富翁的梦想。

雷克莱在十几年内从一文不名到 10 亿富翁,使纽约的工商界一致认为他是股市神人;同时他的连环套经营法,也被认为是奇妙的结构,尤其他那种用“纸契”(包括合同书和抵押权状)扩大企业的做法,更是天才的杰作, 是别人无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