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媒体巨头莫恩

赖因哈德·莫恩有德国媒体大王的美誉。这位年届 75 岁的贝特尔斯曼家族的主人拥有许多的印刷厂、出版社、杂志社以及唱片公司、电影院和电视制作公司,共有职工近 5.8 万人。他的康采恩也是欧洲最大的媒体康采恩, 在世界上则名列第三。

莫恩不但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而且对德国的经济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赖·莫恩应征入伍,驻守非洲。后来,他在一次战斗中被美国人俘虏。他利用被关在俘虏营里的“清闲”岁月,勤奋地学习英语和管理技术。

1946 年,他被美军释放,就直接从战俘营返回故乡尼斯特洛,并学习做书籍生意。一年以后,他接收了祖父那家已被炸弹炸得面目全非的出版社和300 名职工。在战后的德国,精神食粮相当贫乏。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导致出版业和书店行业繁荣兴旺。为了迎合这种趋势,满足人们的愿望,莫恩懂得, 他不能局限家族的传统,仅出版宗教书籍和教科书,而且还应当组建新型的经销新书的出版社。他还认识到,必须争取读者群,并致力于向迄今不看书的人推销书籍。这位企业家成功地组建了一个名叫“读者俱乐部”的社会团体,会员遍布全国各地,目前已有会员 470 万人。到里特尔斯曼出版社经营的书店买书是会员们应尽的一项义务。

后来,贝特尔斯曼家族决定,由赖·莫恩担任里特尔斯曼康采恩的董事长,并担任贝特尔斯曼基金会主席。他从不怀疑自己能履行这个使命。他一再强调:“我不仅仅是出版发行人,我是个企业家。我能干任何的行业。” “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知道的是,问题出在哪儿。”

赖·莫恩的自信和经营有方,使他的事业兴旺发展。1981 年,他又接收了一家较小的出版社。

莫恩特别注重人事管理。他大胆起用忠诚而又有才能的年轻人。例如: 1969 年,他任命 3 位刚刚毕业的学机器制造的大学生担任了一个业务部门领导人的助手。上级的信任和放手大胆使用,加上自己的发奋努力和在工作中磨炼,如今这 3 人都是里特尔斯曼公司独当一面的领导人,是实现这个媒体巨人的确立的目标的关键人物。

里特尔斯曼康采恩对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涉足大众传媒的各个领域: 它不仅要经营电视台,而且要办报刊杂志,出版和经销书籍,开设自己的印刷厂。这使它成了名符其实的媒体王国。这个王国包括乌发电视公司,美国的矮脚鸡丛书公司和汉堡的格鲁纳·雅尔出版社。

莫恩在管理自己的庞大企业时避免带任何感情的色彩。他的最高准则是务实主义。他说:“尽可能做你能够做的事情。”这就是说,应当解决确实能够解决的问题。莫恩为人爽直,心胸开阔,他对自己的家庭成员也是量才录用,无才不用。例如,他的 46 岁的儿子约翰内斯·莫恩虽然是康采恩里的一名经理,但不是董事会的成员。

莫恩住在德国南部的小城居斯特洛一座并不豪华,但很舒适的农家院子里。每天早晨,他准时来到办公室,在一张非常光洁的写字台后落座,开始他一天繁忙的工作。他考虑的问题很多,从如何出版更多更好的书籍和音像制品,到如何同职工长期失业的现象作斗争。

莫恩和他的康采恩为电影和电视观众制作了很多节目,但他本人很少看电视;他不喜与人闲聊,说话时言简意赅,喜欢给人以启发;他不愿在电视节目中露面,也不愿出席大型社交活动。每有余暇,他喜欢骑着自行车,在自己不大的家乡漫游。

莫恩的康采恩出版了无数的报刊杂志和书籍,但他本人却不是个文化人。他有一次在谈及自己的时候说:“我不是出版发行人,我从来就不是出版发行人。我对文学没有突出的兴趣。我能做其他任何行业的工作。如果我的父亲留给我的是一家纺织厂或是一家汽车制造,我同样能够把它们经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