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电脑破产之谜

美国王安电脑公司创始人、美籍华人王安博士是个传奇式的人物。他创办的王安电脑公司年营业额曾达 30 亿美元,他本人曾经名列美国第五大富

豪。然而,就在 1990 年 8 月 18 日,王安电脑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这一事件惊动了华尔街,惊动了全世界。

曾几何时,王安电脑叱咤电脑业,年营业额逾 30 亿美元,属下员工共

31000 多人,要是能保持 80 年代初的增长步伐,今日可能已超过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成为年营业额逾千亿美元、全球首屈一指的电脑公司。

公司创始人王安原籍上海,他自小就有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1945 年他赴美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很快,他在科技发明上崭露头角,成为华人中第一个被美国电脑巨人 IBM 聘请的技术顾问。IBM 也因为他授权的发明专利,才得以大力发展商用电脑,在当时称霸世界。王安还是第一个进入美国“名人堂”的亚裔科学家,与发明电话的贝尔,发明电灯的爱迪生等人齐名。

电脑磁芯记忆的专利权给王安带来了滚滚财源。1951 年,王安独立在波士顿创办了王安电脑公司。王安拥有电脑天才,他把小型电脑系统应用于办公室,在最适当的时候,开拓了办公室自动化的市场。70 年代初,王安公司成为世界办公室用电脑的先驱,业绩蒸蒸日上。直到今天仍然畅销的桌上型计算器,也是王安 25 年前的心血结晶。

但是,在 1990 年王安去世前,王安公司已停发股息红利,公司股票从

1983 年的 40 美元降到 1989 年的 6 美元,1990 年又降为 3.75 美元。王安去

世后,公司尚负债 9300 万美元。

王安公司在 80 年代初以前,营业额及纯利润飞速增长了 20 倍,为何几年之间一落千丈?

和大多数侨居海外华裔不同,王安并没有“强迫”其子学习中文,这不等于王安全盘西化,他“传子”意识之浓,可从他把公司大权交给儿子王列中清楚地看出。中国有句老话:举贤不避亲,荐贤不避仇。其前提是个“贤” 字,但王安忽视了这个前提,一味“传子”,使王安电脑向衰落迈出了第一步。

1986 年 11 月,36 岁的王列被他父亲委任为王安电脑公司总裁。此举首先气走了跟随王安 2O 年的销售能手,接着又有数名骨干辞职,令其管理元气大伤。王列的工作表现平庸,但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加上王安健康迅速恶化, 王列自然地成为接班人。可是,他第一次以代主席身份代其父主持董事会议时,却给人以根本不知道公司发生了什么事情的印象。其时公司已出现财政危机,可王列还大谈如何改进管理,令董事会对他信心大失,公司财政状况由此从不佳变为恶劣。1989 年公司营业额减少 4000 万美元,支出却增加 2 亿美元。1989 年 8 月,竟然出现了公司股东联名控告王安父子的怪事。8 月4 日,手术后的王安坐着轮椅向新闻界宣布王安电脑公司 1988 年财政年度亏

损 4.24 亿元,同时宣布王列辞职。可是和王安一样,王安电脑已病入膏盲, 王列的辞职已于事无补了。

王安于 1989 年 8 月又委任文耀立为王安电脑主席兼行政总裁,3 年合约,年薪百万。尽管文耀立有多次令濒临破产公司起死回生的记录,但他对电脑科技了解不深,他以为王安电脑仍能创造新产品,对前景怀有不切实际

的憧憬,未能及时解雇冗员,结果他把赚钱的投资卖光,使王安负债减轻, 但产销仍毫无起色。

王安公司 60 年代不断推出新产品,70 年代推出的办公室用电脑更创办公自动化的新纪录,前后称雄 10 年。但此时个人用电脑已销势渐旺,受到客户越来越多的青睐。王安自傲于自己产品在设计和科技水平上的优势和声誉,看不清、跟不上转型期的到来,仍以中型电脑为主攻方向,结果逐渐失掉了市场。

客户从使用方便出发,要求厂家保证电脑具有某些技术标准,以便在不同机种和资料处理系统之间易于交换资料或交互操作。不少公司为适应顾客这一要求,纷纷推出与 IBM 微机相容的个人电脑。但王安的固执使他在 1985 年作出了致命的决策——坚持发展高价且不能与 IBM 电脑兼容的产品。这种“志气”,不但违背电脑系统化及软件标准化的趋势,无法吸引新客户,而且因独立开发新产品成本太高导致产品及售后服务索价太高,令老顾客起疑心而转用其他电脑,致使王安电脑在 1989 年负债额已高达 10 亿美元。以科技水准为骄傲,不管供求规律的变化,或许是科学家、发明家搞经营的通病。王安也是如此,用一句西方评论家的话说,王安“忘记了顾客”。

1990 年王安逝世,米勒接任行政总裁。他致力于消减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并偿还 5.75 亿美元的债务,3 年来苦心经营,终因现有资源及流动资金不足以完成改组,被迫申请破产保护。

米勒受命于危难之时,尽管公司已申请破产保护,但他已表明立场,愿意留守该公司,把以制造业为主的王安电脑,改变成一家集中于提供软件和服务的公司,并努力开拓办公室自动化市场。摆在米勒面前的,将肯定是一条艰辛而又漫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