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疏导
孩子从小到大,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而每个阶段都有一些特点,我们应正视这些特点,顺应规律,因势利导。
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孩子在小时候具有以下心理特
点:好游戏,好奇,好模仿,喜欢野外活动,喜欢成功,喜欢别人赞许他。我们的女儿也不例外。她从小生活在一个大单元里,住着几户人家,平时叔叔阿姨都喜欢逗她玩。我们发现女儿学说话较早,吐字比较清楚,因此就经常给她讲故事,念唐诗,收听广播节目等,进行语言训练,1975 年 1 月,她刚到一岁半,报上发表毛泽东主席《重上井冈山》和《鸟儿问答》两首词, 我们只教几遍,她就能从头至尾流利背出来。女儿特别喜欢听“小喇叭”、“星星火炬”、“曲艺节目”、“广播剧”和“小说连播”等节目,尤其对相声着了迷,能说出近百个相声段子的主要内容。女儿还喜欢看《小猕猴》、
《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等杂志以及小人书,也喜欢临摹绘画和数学游戏。凡是她喜欢的活动,我们全力支持,千方百计满足她的要求。的确,她从这些活动中得到了无穷的乐趣和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然而,对女儿兴趣不大的活动,我们从不勉强,如她对乐器不感兴趣,我们就没有盲目赶潮流, 买这买那,也未送她到有关学习班学习。
青少年时期是孩子一生中重要的发展阶段,身体迅速发育,知识不断增多,生活无忧无虑,对一些事情似懂非懂,处于朦胧状态。在这期间,我爱人根据自己的经验体会,耐心地给女儿讲解这方面的知识和注意事项,使她顺利地渡过青春期。
对孩子进行艰苦朴素的教育也是这期间的主要内容。现在的孩子,尤其独生子女,基本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自己没有吃过苦,也从未见过前人们吃苦的影子。如果不及时疏导,一旦走出理想化、梦境般的生活而进入社会, 本身的心理素质和生活能力与社会要求,会形成极大的反差而难以适应。对此,我们经常给女儿进行国家新旧对比,家庭今昔对比以及我们自己的成长历史的回顾。使她明确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未来所肩负的任务,懂得吃苦与成大业的关系,有准备走曲折的路的思想准备。有时,我们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育。1990 年“五·一”节,原计划吃过早饭全家去雍和宫参观。这是女儿盼望已久的事情,她狼吞虑咽吃完早点,稀饭未喝完就去刷碗,把一些米粒倒掉了。我发现以后,非常生气,便决定取消参观活动,让她深刻检查。暑假中,101 中学进行征文比赛,题目是“发生在家中的一件事”。我女儿以“五·一”节浪费粮食为例,认真剖析自己的思想。其中有这么两段话: “现在,我有些理解爸爸了,爸爸妈妈从小在农村长大,小时候,家里都很穷,仅能维持温饱,艰难地上完了学。出来工作后,挣的钱有相当一部分寄回老家,贴补家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人在经历了苦难以后,不用别人教,就自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才是一种无形的、最宝贵的财富, 它可以使人在逆境中立足,也可以使人获得更多的财富。”“发生在我家的这件事,如同在平如镜的水面上投进一颗石子,激起了圈圈涟漪,从中我悟出了爸爸之所以那重视浪费粮食这件事的道理,就是怕‘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啊!”自此以后,女儿格外珍惜粮食。从 1979 年起,我们家建立了“家庭花销帐”,每月领到工资以后,先计划一下,扣除寄给双方老人生活费和储蓄款以后,将剩下的放在抽屉里,不上锁,谁用谁记帐,但要坚持用在实处。另外,为了培养女儿计划用钱的好习惯,每年夏天几个月,我们按月给女儿发几元钱,让她自己支配买冰棒等。实践下来,她每月都有节余。女儿从小就学习干家务劳动,洗手绢、袜子、衣服,倒垃圾、扫地,并学会做饭。假期中,每当我们吃上女儿做的饭菜,心里更加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