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调查问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保持一致

从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态度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积极支持的可

称为“顺教育家庭”,占 56%;二是不管,不闻不问的可称之为“无教育家庭”,占 30.18%。三是怕影响学习的,不愿意让孩子参加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及其它活动的,如学雷锋,文体等活动,称之为“反教育家庭”,占 13.26

%。

所谓“顺教育型家庭”,即家长对其子女高标准严要求,积极引导,千方百计帮助孩子出色完成老师和集体交给的各项任务。对学校的教育工作和教育活动给予全力支持与配合。他们与老师就象同一战壕里的战友。

所谓“无教育型家庭”,必须做具体分析,不能笼统而言。其中有的家长在事业上很能干,但由于忙于事业,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与表现,然而,他们与老师的心是相通的;也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他们愿为孩子包办代替,生怕孩子累着,不愿严格要求孩子,主张“听其自然”“树大自直”; 还有的管教无章法,举着双手认输,孩子比其父母还厉害,以至父子双方的地位颠倒了:甚至还有极少数家长,他们只顾自己玩得潇洒、开心,而对孩子无暇顾及,忘记了自己做父母的责任。

所谓“反教育型家庭”,从整体上说这部分家长是极少数,其中一部分家长他们的主观愿望是好的,对子女寄予厚望,但是只知抓学习,而对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不感兴趣;其中的另一部分就很不好说了。

据有关部门分析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时指出:青少年犯罪做为一种社会问题,其“病因植根于家庭,病象呈现于学校,病状恶化于社会”。其犯罪者绝大多数是来自“无教育家庭”和“反教育家庭”的孩子。这种观点把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完全是归结于家庭教育,是不全面的,也未必恰当,但是它强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一致性的重要,无疑是有价值的。这说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重要的。在教育的实践中常常感到“无教育家庭”和“反教育家庭”的孩子为我们的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给集体带来了消积影响。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家长与学校紧密配合,教育思想保持一致性和一贯性,即各方面的道德期望和要求方向相同,前后统一,那么, 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就积极主动,能自觉接受教育,成长比较快,良好的道德信念,习惯和作风就比较容易形成。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对青少年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也许有人会说,如此强调家庭教育, 那学校教育作用哪里去了?其实学校教育除了侧重于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外, 还要同家长联系。家庭教育除了侧重于学生在家的表现外,有责任向学校, 特别是向班主任进行汇报。这样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才能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做为老师要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同样家长也要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不但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要如实地,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家的表现,不能“报喜不报忧”。并且,家长还要关心学校的教育活动,教育过程,要积极支持孩子参与行为,还要关心他们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双轨同向, 共同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