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立新型的家庭教育模式

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是私有制的产物,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一种较为封闭的社会组织形式。作为生活单位和生产单位,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都是封闭的,与社会生活很少发生直接关系。特别是中国的家庭, 尤为封闭。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式,使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相隔绝,甚至在邻里之间也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家庭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本身就是教育。封闭的家庭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必然造就思想僵化保守、心理闭锁和性格拘谨的人。这种人在过去尚能适应社会生活, 在今天,就很难适应了。

传统的封闭的家庭教育模式,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家庭教育脱离社会生活;二是子女是被动接受家长的教育;三是教育过程是单向的。这种特点, 与家庭的封闭性和封建家长制是密切相关的,是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今天, 我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封闭的家庭教育模式很难适应今天已经开放了的社会生活。因此,必须实行家庭教育开放,建立新型的家庭教育模式。

家庭教育要实行开放,并不是说家长对子女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要把家庭教育搞活,使家庭教育过程始终保持和家庭内外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对外,要与社会生活保持密切联系;对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相互配合,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方面的主观能动性,使家庭教育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

实行家庭教育开放,应当做到:

第一,要充分利用社会生活教育子女。

教育子女是由家长负责。它既是家长的义务,也是家长的权利。对子女进行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和培养目标,是由家长决定。一般的父母,都是希望子女只听从自己的教育,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朝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面对纷坛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不可能控制的社会环境,许多父母生怕现实的社会生活干扰自己的子女教育工作。企图完全利用个人或家庭集体的管理教育,阻止社会环境对子女的影响。这种想法是典型的封闭家庭教育意识。这种企图在古代社会,交通、通讯和信息不发达的时候,尚可以实现。在今天开放了的社会,这种企图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当今社会,子女长大总要离开家庭,进入社会生活。我们的家庭教育是否成功,培养出来的人是好是不好,并不是完全以家长的好恶为标准来评定,而是要经受社会生活的考验和选择。“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全由社会生活检验并决定弃取。“闭门造车”,出门很难合辄。把子女关在家门内,完全按照家长的主观意志塑造。很难具备社会适应性。家庭是儿童青少年进入社会生活前的“演习场”,家庭教育是实现社会

化的必由之路。要造就一代新人,家长必须打开家门,放手让子女接触社会生活。以社会为“课堂”,以社会生活为“教材”,向社会生活学习,在社会生活中经受磨炼并增长才干。

第二,让子女在实践中主动接受教育

家长管理教育子女,天经地义;子女接受家长的管理教育,理所应当。但是,受到“父为子纲”传统影响的家长,往往对子女管束过严,对子女完全是注入式的教育。子女言行举止完全由家长控制、支配,子女不能支配自己的言行和掌握自己的命运,没有一点自主权。整个教育过程中,子女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家长说什么,就听什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是家长说的,不能听;家长没让做的,不能做。这佯管教、就会把子女造就成“木头人”,缺乏个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思想封闭。头脑僵化,严重缺乏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为提高子女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家长应进一步解放子女,给子女以独立自主权利,让子女自己支配自己的言行,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 主动接受教育。实践会有成功有失败,有经验有教训。成功的经验虽然可贵; 失败的教训,仍然也是宝贵财富。“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 都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接受教育,其教育作用会深刻得多。

第三,父母要接受子女的教育

传统的观念认为,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应当承认,这是家庭里主要的教育活动。但这并不是家庭教育的全部内容,是狭义的家庭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不论是父母还是子女,年长者还是年幼者,长辈人还是晚辈人,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既都是教育着, 也都是受教育者。这才是家庭教育的全部含义。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是存在子女教育父母、年幼者教育年长者;、晚辈人教育长辈人这种事实的。比如,子女向父母提批评、建议,父母接受了这是教育活动;父母不接受,那也不能否认这是子女在教育父母。子女向父母宣传新思想、新观念。介绍新事物,这也是教育活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不是取决于辈分和年龄,而是由实施影响和接受影响两方面构成。主动实施影响的便是教育者。被影响的便是受教育者。

其实,在古代就有子女教育父母的事实。《孝经》说:“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无主。”《孔子家语》说:“久有争子,不陷无礼。”这里年说的“争子”即能规劝父母的儿子。“规劝”就是施加影响,父母被规劝就是受影响,不论父母是否接受,这都是教育活动。只是由于古代社会实行封建家长制,家庭里尊卑等级、上下贵贱的观念太强烈了,子女的规劝即或是正确的。父母也不接受;即或是接受了子女的规劝,也不承认这是教育活动。

在古代社会,由于人们之间传播的主要是直接经验,所以,那时候父母教育子女、年长者教育年幼者、长辈人教育晚辈人,是主要的家庭教育活动。因为父母、年长者,、长辈人在经历和年龄上占有优势,直接经验掌握得多。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和丰富,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的不仅有直接经验,也有间接经验。掌握间接经验,即书本知识多的,不见得是经历和年龄占有优势的人;子女、年幼者和晚辈人,由于他们文化水平高,思想敏锐,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较快,往往比父母、年长者、长辈人占有书本知识更多一些,所以,子女教育父母、年幼者教育年长者、晚辈人教育长辈人,越来越普遍。

父母接受子女教育,年长者接受年幼者教育,长辈人接受晚辈人教育, 有诸多好处:一是可以提高家长威信;二是可以协调家长和子女的关系:三是可以增强子女的自尊心,自信心,更加谨慎自己的言行,在教育家长过程

中进行自我教育。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儿童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儿童青少年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要使家庭教育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儿童青少年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对社会有所贡献,我们的家庭教育必须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家庭教育的存在和作用的发挥是永恒的,但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模式、教育内容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当随时进行调整、更新,以便使家庭教育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更好地为政治经济服务。

加强自身修养,争做合格家长 海淀区家教会副理事长 刘宪秀一、家长加强修养的必要性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所表现出来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高尚, 有的人庸俗;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愚蠢;有的人狡猾,有的人纯朴;有的人勇敢,有的人懦弱;有的人进取,有的人退缩。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呢?这是由于生活的环境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的说法,还有人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以我们应当看到在一个人个性形成的过程中,环境与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老师。所以家庭教育如何,父母这个第一任老师的地位怎么样都是非常重要的。再加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经济上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这正强化了家庭教育的功能。那么什么叫家庭教育呢?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范围内,由家长(其中主要指父母也包括其他抚养人)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在家庭教育调查中我们发现这样的现象:堂堂的教授,带得了研究生却管不了自己的儿子;赫赫有威望的军官能带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却对自己百般娇惯的“千金”束手无策。家庭教育并非家庭小事,而是关系到亿万家庭幸福欢乐和社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为了从整体上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国家倡导优生、优育、优教,这必须得到亿万家长的积极配合。家庭教育要以“三优”为目标科学育人。家庭教育工作要面向家庭、服务家长,为了孩子。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关键在家长, 只有把科学教养的种子播种在父母的心田,才会在孩子成长方面开花结果。广大家长要充分认识自己的神圣责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育人环境,言传身教,不读天职,自觉地成为合格家长。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医学等许多相关学科。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特别是在深化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必然会产生多种不同的教育观念并涉及到每个家庭,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下面举几个家教笑话做为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