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远离家庭亦需要家庭温暖
人是需要感情的,远离家庭的十几岁的孩子只身在京学习,思乡恋家之情必然有之,更需家庭温暖。我们如何创造条件。让他们感到虽身在学校, 似亲人在身边,为此,我每月为孩子们集体过一次生日,代表家长祝福他们。印象最深的是科工委政委伍绍祖同志来校与同学们一起过生日,他把黑板上一个拼错的英语单词改了过来。亲手切蛋糕发给同学,还指挥我们唱起“祝你生日快乐”的歌。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在“思亲”之际,科工委领导,福利处的同志或各基地司令都来看望同学们。那是一个中秋节夜晚,32 基地云政委利用在京开会空闲时间带了月饼,代表基地领导来看望他们。领导的关怀给同学们带来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怀,温暖。又把同学们的学习情况逐个通知家长。不久带着家长的嘱托,谆谆教导的信件又飞回同学手中。我们创造了学校,科工委,家长三者沟通的新尝试。有一次我灵机一动,别出心裁,要了几盒磁带,找了班里几个身体不好,年龄最小的、家长最不放心
的孩子,对家长说几句话,又请各位老师逐个介绍学生情况录下音来带给家长。事后,这几盘磁带引起了强烈反响,马兰基地的家长们不顾工作劳累, 集体在录音机旁,好象在听中央台的重要新闻,他们静静地听着,写着,眼里闪着泪花⋯⋯不久,带着家长语重长的录音又回响在教室,宿舍中。虽远离基地,但我们创造了三者沟通的家庭教育情境。每封家信无论是报平安的, 还是鼓励他们的,都使孩子们十分激动,特别是父母工作取得成绩,风云卫星升空成功的信息,使孩子们为父辈自豪,激起他们为振兴中华努力学习的决心。是啊,孩子们的父母,为祖国的强盛,为现代化的国防事业,长年在艰苦的高山、戈壁从事默默无闻的神圣事业,奉献了青春,奉献了终身我们不能再让他们奉献子孙了,我们有义务创造良好的条件,把他们的子女培养成才。学校老师与家长的心是一样的,然而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十几岁的孩子是八十年代的中学生。他们的思想具有可塑性,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不足,缺点,这需要我们耐心地教导,更需要理解和宽慰,有件事使我终生难忘。
新疆基地的××同学,来校后,由于基础差,加之要求自己不严格,成绩似坐滑梯。上课不用心听讲,甚至看小说,花钱大手大脚,虽经再三教育, 似无明显进步,照此下去,既耽误时间又浪费钱财。我们及时将这一情况由科委转告家长。这位同学的家长是基地离休干部,多年的军旅行生活,使他对子女要求很严。但这个最小的孩子似乎赶上了好时光,哥哥姐姐工作后, 经济上也支援他,家长得知情况后,焦急万分,立刻给我来了加急挂号信, 并派其兄来京做工作。家长一封封信开导,教育,经济上每日依一定的标准。经过学校,家长的共同教育,该生有了一定的进步,最后考上了国防科工委的中专,参了军,在高校后第一个春节给我的贺卡上写着:
“我现在中专才体会老师当年的用意是何等深长,对此我只能说一声‘谢谢您’。”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但对于一个老师而言,这却是最好的礼物和安慰。
总之,这群天真、纯朴的孩子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们的朴实、待人真诚、爱校如家、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思想品质无疑是我们其他师生的很好的榜样。此外,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家庭、学校诸多方面的紧密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有重要作用。我衷心地为这群可爱的孩子祝福!
经过三年的寒窗苦读,绝大多数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如,来自新疆马兰基地的牛晓丽、牛晓华姐弟俩,由于父母从小要求比较严格,进校后学习极为认真、刻苦,勤奋好学,进步很快。最后,姐姐牛晓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弟弟牛晓华也考上了国防科工委指挥技术学院。32 基地的陈伟父母均是高级技术人员,从小很注意对子女良好习惯的培养, 对孩子从不娇生惯养。在校三年期间,陈伟一直非常艰苦朴素,学习踏实, 很稳,其最大特点是作题正确率高,尤其数、理、化三科更为突出,最后, 陈伟被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录取。班里三分之一的同学考上了大专院校,三分之二考人了军队的中专学校,他们在来信中表达了共同的感情:一○一中三年的高中生活使我们永生难忘,不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体魄,最重要的是使我们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由此,我感到人的智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关键是后天的培养和环境的熏陶、自己的努力。我们这批来自国防科工委的高原、山沟、戈壁的军人们的孩子们的事实充分印证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