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维方法的转变
人的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对认识的深刻性起着决定的作用。人的思维形式由形象到抽象的转变在小学中年级就已经突出来了,并成为思维发展的中心问题。中学阶段在获得大量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促使思维形式的转变,这是必然的。但是,应注意到中学生的思维方法的转变已上升为深刻地理解事物本质的主要矛盾。无论是形象或抽象思维都要依据辩论的思维方法,才能更接近其实。
初入中学的学生的思维方法基本上以形式逻辑为主导,而且他们凭借头脑里已积存的观念、概念,习惯于运用演译的推理,常想当然的推论出结果来,并十分固执己见,很少考虑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变化了的时间、空间的差别。他们在学习上运用书本知识进行思维虽已有困难,如物理上的反作用力,但还能应付过去;而对现实社会中的许多现象常陷入困惑之中。在一般情况下,评论事或人,总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好就是好,坏就是坏, 不理解对中有不足,错中有可取,好中含有不利的因素,坏中能引出积极的作用。
中学生中有的盲目的自信、高傲、狂妄,易于偏激,取得胜利就得意忘形,受到挫折就一切都完了;有的在学习上死记硬背,一遇到较灵活的问题就不知所措;有的可能学习不错,甚至成绩优秀,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却显得很幼稚。如此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与缺乏辩证的思维方法有关。
中学生接受较系统的科学知识和社会交往的扩展,对大量信息的处理正是思维方法转变的大好时机,他们即将步入成年人行列,加快成熟的本身就要求多方面达到基本定型,错过这转变的关键时刻,就失去良机。如有的成年人思想方法较僵化,老钻牛角尖,往往是中学阶段养成的思维模式。
家长、教师认清中学生思维方法转变这一特点,自觉地引导他们在分析社会现象和学科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地掌握辩证逻辑的思维方法,他们将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