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论家长
北京市德育先进工作者 101 中学教导主任蒋靖萍
现在,不少中学生家长,经常发出这样的慨叹:孩子长大了,不听话了。我们越来越不知道该如何当家长了。而一些中学生却说:“家长不是啰嗦, 就是训斥,真烦人。”
欲话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为了深入了解中学生家庭教育情况,探讨家长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进一步沟通两代人的感情,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衔接,我校教导处曾以“我心目中的好家长”为题,在学生中组织了征文活动,使学生有机会真实地评论自己的家长。
我们对 300 多份征文稿件进行了粗略的统计与分析,发现约 50%的学生明确表示自己的父母是心目中的好家长;30%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家长不合格,甚至有的断然认为自己的家长不是心目中的好家长;另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明确表态。
在征文中,被中学生们誉为自己心目中的好家长的,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民主型:这类家长把孩子看作是一个具有独立性的家庭成员,尊重、理解孩子,把孩子当成朋友。他们不摆长辈架子,不动辄训斥孩子。一旦与孩子发生矛盾,如果责任在自己能够自省,甚至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一位同学自豪地写道:“我的父母是我慈爱的长辈,又是我的知心朋友。我有什么心事都跟父母讲,不把自己“锁”起来。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思想感情, 即使对于我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他们也从不训斥我。有时对一个使他们大吃一惊的问题,也细细研讨一番。每次交换看法后,他们总是赞叹他说: ‘哟!长大了!长大了!’他们从不对我说:‘我们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他们和蔼可亲,平等待人,使我在家庭中感到快乐和温暖。”
另一个同学在征文中写了这样一件事:“聪明的我,一度沉迷于武侠小说,学习成绩一落干丈。为此,父亲训斥我,甚至还抡起了拳头。当时,一种恨意从我心头滋生出来,为此,我写了一首题为《失望》的诗,发泄对父亲的不满。谁知,几天后的一个晚上,父亲来到我的房间,和蔼地对我说: ‘孩子,你长大了。相信你能分辨是非,管好自己,也希望你能理解做父母的心情,原谅我当时的粗暴’⋯⋯从父亲那慈详、郑重的表情与话语中,我感到了深深的内疚,一种敬意油然而生。‘爸爸,是我不对’我喊了出来, 眼泪夺眶而出。我为拥有这样一位既严格、又豁达、既通情达理又平等待人的父亲而感到自豪与满足。”
据我们的观察与分析,一般在这种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里成长的孩子, 大多数都明理、开朗、上进,富有同情心并勇于负责任。
2、表率型:这类家长一般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们重视自己的示范作用,重视给子女以积极的影响。他们的举止是子女模仿、学习的榜样,是无声的语言。家长美好的言行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 的作用。
初一一个同学写道:“我爷爷年岁大了,瘫痪在床,有时神志不清。他
的脏衣服、脏裤子都是我爸爸抢着洗。爸爸尊敬与孝顺爷爷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现在,我也抢着和爸爸一起洗。”
另一位同学这样赞扬自己的家长:“我爸爸出国回来,没带彩电、冰箱, 却为他们单位买了那么多仪器,我感到爸爸真‘伟大’。
高三一位同学以自己的所见所闻,由衷地抒发了对爸爸的敬重之情:“我爸爸是一个‘有权,的干部,但是他廉洁、公正。凡是送礼的,必让带回。一次,一位年青人带一只皮箱来办调动,临走时,爸爸居然没让他带回那只箱子,我感到很纳闷。几天后,我无意间说起此事,爸爸笑着打开了箱子。原来里面装的都是图纸,是供爸爸进行资格审查用的。我敬佩爸爸高尚的人格。”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孩子征文中所写到的上述家长,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给子女以积极的影响。一般在这种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大多数积极、热情、助人为乐、关心集体,明辩是非。
3、指导型:这类家长不但思想、文化素质较高,而且懂得教育规律。他们既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又能把握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能因势利导, 深受孩子的尊敬与喜爱。
“爸爸、妈妈经常对我说,盼望我成名、成家、成才;但首先要求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正直、正派、正道;自立、自强、自爱。他们要求我长大了凭本事吃饭,‘有智吃智,没智吃力’,对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父母的教诲,使我逐步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高二年级的一位同学在征文中说。
另一位高中学生在征文中坦率地告诉我们,他之所以能够较好地处理一些生理、心理问题,是因为能得到家长的及时指导,他说:“我记住了妈妈的这句话:‘中学生没有资本去谈情说爱。中学生的早恋永远是无果之花。要珍惜友谊,但不要超越同学感情。’至今,我对男同学什么样,对女同学也什么样。我感到,我的妈妈懂得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是位好家长。”
根据我们的了解,一般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大多数目标明确,听从教育,没有过多的烦恼与忧愁。
从以上孩子们坦露的话语中,不难看出,尊重、理解、平等待人,以身作则,能给孩子指导的家长,是中学生心目中的好家长。
一个孩子在征文中深情地写道:“天下之大,不如父母的胸怀大;江河之深,不如父母的感情深。”他的话,说出了相当一部分孩子对父母的热爱与感激之情。
有人曾作过这样的调查研究:那些对人类作出过伟大贡献的人们,大多数在青少年时期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终身的业绩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家庭良好环境的熏陶,得益于长辈对他们心灵和品格的形成所给予的巨大影响。
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深刻而美好的启示:在征文中被中学生们誉为心目中的好家长们,也正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播撤种子。我们相信,这种子定会成长为造福人类的参天大树。
在征文中,被学生们称为不合格或不是自己心目中的好家长的,大致也可归纳为三种类型:
1、专断型:这类家长或是以自己的主观愿望代替孩子的想法,把自己的
意志强加于孩子;或是态度简单、粗暴、强制、命令;或是平时对孩子不闻不问,等出了问题,轻则训斥,重则动武。
一个高中学生断然写道:“我的父母不是我心目中的好家长,他们总是以主观愿望来塑造我。虽然,玉不琢,不成器,可琢得太急、太狠,不但不成器,反而会毁了这块玉。
一个初中学生委屈地诉述道:“平时成绩一下降,父母便一口咬定我没好好学,而从不帮我分析原因。”
一个高中学生带着不满与困惑这样写道:“那天,父母偶然间发现了我与××同学的“书信”,他们勃然大怒,我也吓得目瞪口呆。可如此“指导” 会有什么好结果?”
据我们调查分析,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往往不是胆怯者,就是暴躁者;或是顽皮、说谎者,或是难以教育者。
2、保姆型:这类家长几乎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包办各种生活琐事,甚至对孩子所犯错误,都想方设法求人情,说好话。他们感觉不到孩子长大了, 始终对孩子不放心、不放手。
初二年级一个学生在征文中写道:“请不要把我们当成弱不禁风的花朵,未长成翅膀的小鸟来娇生惯养,我们渴望雨露滋润,展翅飞翔。我们日常能做的事,家长不必代劳;要求我们做家务,不需要用钱来作报酬,这只能会使我们更加懒惰,更加贪婪。家长也不要容忍我们的任性和错误,否则,我们会得寸进尺,更难改悔⋯⋯”。
这是一个初三学生对妈妈的感激与祈求:“妈妈,你为我操劳,我真是感激不尽。可是您天天帮我做这做那,我什么也不会干,只是学习、休息, 再学习,再休息,这不成了机器人,成了书呆子了吗?⋯⋯一到考试,我的思想负担特别重。总想,我必须为妈妈也一定要把考试考好。心里总是不能平静下来。妈妈,您当然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可我希望你以后有些事情就由我自己来做,让我的思想包袱减轻些吧!”
一个叫郑江宁的初三学生竟在征文中写出一句极富哲理的话:“父母对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痛苦;但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 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在溺爱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有两种极端表现:一是唯我独尊、为所欲为,有虚荣心,无责任感;一是无知、无能,依赖性强,独立性差,心理承受能力欠佳。
“不要管着我,不要跟着我,不要每一步都束缚我,不要照看和不信任我,用襁褓带子捆住我⋯⋯我不愿别人牵着我的手⋯⋯我已长大成人。”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生动地描绘了青少年的独立性,这或许对保姆型的家长是一剂清醒剂。
3、失职型:这类家长或因公务缠身;或因家庭关系不和睦:或因父母自身品行不端,均无暇顾及孩子,使孩子感到不安或痛苦。
一个初中孩子忧伤地写道:“爸爸妈妈之间有吵不完的架,害得找常常当他们的传令官。我生活在一个没有温暖的家庭里,我成了多余的人。”
“我幻想自己是一台仪器,可以接近爸爸;我幻想自己是一团毛线,可以亲近妈妈⋯⋯可他们全然不知。”这个可怜的孩子,展开了美好而丰富的想象,力图得到父母的关心与重视,可是他失望了。
据我们调查分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一般组织、纪律性差,有
的甚至有严重的心理变态和人格缺陷,对人生和社会冷漠甚至敌视;性格孤僻或粗野。这样的孩子极容易受外界的引诱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从征文中,我们感到,中学生评论家长,虽有偏激、片面、不妥之处, 但它也确实能使家长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与极大的启迪。
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今天的中学生,已不同于五、六十年代或七、八十年代的中学生了。他们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再加上中学生们自身的逐渐成熟,已产生强烈的独立与自由的要求,从而对家长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他们要求家长,既要有“尊重、信任、民主、理解与疏导”的原则,又要有“榜样”和“示范”的作用:既要关心、爱护他们,又要热情、大胆地鼓励他们, 并努力创造条件让他们去锻炼、去实践、去创新。他们还强烈呼吁和希望与家长在亲情关系的某础上,再建立起新型的朋友关系。他们希望家长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从时代的要求出发,从他们成长发展的生理、心理需要出发,努力帮助他们成人、成才。
在当前政治、经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的新时期,每一位家长更应该认真考虑一下怎样做家长,怎样做一个好家长了。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在你们的家庭里,在你们的领导下, 成长着未来的公民、未来的事业家、未业的战士。如果你们处理无方,教育不出好的人来,那么由此所得的痛苦,不仅是你们的,而且是许多人的,是整个国家的。”这段话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深刻地阐明了家庭教育的职责及其设想的家教失败的后果。
今天,我们的家长们更需要加强学习,端正家教态度,转变陈旧的家教观念,改变简单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学校,与社会一起, 按党和国家的要求,按教育规律,努力培养和造就好四化建设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