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践认识事物本质、形成概念

常言说,实践出真知,手是脑的老师。学生通过演示学具,可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如一年级小学生初学数的大小比较。是用小鸡小鸭学具, 一一对比。如一只小鸡对一只小鸭,第二只小鸡对第二只小鸭,⋯⋯直到第六只小鸡没有小鸭对比了,就叫小鸡比小鸭多 1 只。又如二年级小学生学习

“同样多”这个概念也是用学具红花和黄花,学生先摆 5 朵红花、再摆和红

花一般多的 5 朵黄花,这样就把“同样多”这个数学概念,通过演示(手), 思维(脑),形成概念,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这比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讲解、学生听效果好,印象深、记忆牢。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也往往是由学生独立操作学具,或集体研究演示学具得到许多认识,形成概念的。例如:我讲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时,事先我让他们准备许多一平方厘米的小方片,装在塑料袋里,用白纸画一个长 5 厘米、宽 3 厘

米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 4 厘米的正方形。课上复习了什么叫作面积,什么叫作一平方米、一平方厘米等,以及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后,首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算书上长方形面积,然后用目测比较长、正方形面积的大小。学生交头接耳,课堂一阵活跃,有的说长方形面积大、有的说正方形面积大, 还有的沉默在渴望知道谁大谁小的情绪中。我要求同学先用一平方厘米方片测量,再小组讨论,讨论好选代表到幻灯机前演示。学生立即投入到求“面积”这一新知识的探讨中。我行间巡视,各组讨论得非常热烈积极,在测量长方形面积时有的顺长摆 5 个一平方厘米,继而摆 3 排,也有的竖着每排摆

3 个一平方厘米,一共摆 5 排,算出面积是 15 个 1 平方厘米,又讨论怎么算

出来,最后让一位同学代表演示,列式为 通过实践认识事物本质、形成概念 - 图1 (平方厘米)。不少的小组表示意见一致,这时我提出质疑,长和宽是两个长度,怎么一乘就是面积多少的数呢?学生默默地想,仔细地分析,最后老师点拨了一下说:“计算

面积前,已知道用面积单位,这个长方形长、宽都是厘米,所以就得用 1 平方厘米来测量计算,并用红粉笔板书出“1 平方厘米”,然后重复学生的讲解,因为长 5 厘米,所以第一排就是 1 平方厘米×5,又因宽 3 厘米,所以就

是 3 排,是 3 个 5 平方厘米,接续扳书成:1 平方厘米×5×3=15 平方厘米, 宽是多少就再乘几。所以求长方形面积就是同学所讨论的结论:用长的数乘以宽的数,就是面积多少的数。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这样,概念的引出比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讲解学生听,理解深刻、印象牢固。长方形周长和面积也不易混淆,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观察、思维、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