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最优化的改革与实践

中国有句俗语是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而还有另一句是说: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为什么三个皮匠能够胜过诸葛亮,而三个和尚又会没有水喝呢?这里客观存在着一种联系。三者之间联系得好就会产生正值功能,联系得不好就会产生负值功能。这说明各要素之间如何联系大有文章。中国“女排”之所以有其威力,就是主攻手、副主攻手、一传手、二传手等队员相互联系是最佳状态,形成了整体功能才发挥出了最大的效益。我们研究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目的就是依据“整

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的规律,为实现课堂教学中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最佳结合,使它们之间联系的更科学、更合理,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为此,我们加强了具体的研究与实践。

在教学的指导观念上,我们破过去在结构上的“僵化式”为“灵活式”。在结构的安排上,我们提倡从实际出发,结合实际需求,为老师们提供

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贯彻市“减轻过重课业负担六条要求”的工作中,产生了课时紧并与加强对学生数学基本功训练没时间的矛盾问题。我们就从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入手,首先通过学习发现最早提出课堂教学结构问题的是赫尔巴特, 他将教学结构分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段。之后他的学生又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提出了:预备→提示→联合→概括→应用,历史上称此为“五段教学法”。这两个都是从教的理论角度提出的,随后杜威学派又从学生学的角度提出了:“情景→问题→观察→解决→应用”这样 5 段新的结构。苏联的凯洛夫总结了前人经验创造了“五大教学环节”这一结构对班级授课制而言有其积极作用,但用当今培养目标的需要衡量是存在一些弊端的。通过学习改革与实验,决定按以下结构来进行。为便于老师们在实践中更好地体现,我们用下表加强了结构间的相互对比。

(三)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最优化的改革与实践 - 图1

为解决老师们教学中的需要,我们在结构的疑难和薄弱环节处(如:课的开头、新旧知识联结点、结论处、反馈、练习等处),就具体优化的实施问题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根据数学知识结构的不同类别相应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例如:对新旧知识相同因素多、坡度小、原认知结构可以结合新知识的属于同化知识结构的学习内容,我们课堂结构的安排是:复习→导入→迁移→讨论→小结→练习。对新旧知识间相同因素少、坡度大,原有认知结构不能直接结合新知识的属于顺应知识结构的学习内容,我们课堂结构的安排也就相应地加以改变,按照“激活→感知→表象→概括→理解→具体化”的程序实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