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设激疑情境,巩固学习兴趣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如何巧妙地导入新知识的学习,这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的极好时机。

例: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是一节比较平淡的课。学生容易失去对这部分知识的兴趣。如果教师处理不好,学生的思维很难引向深入。我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出现尝试题: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同学们只做

了前两题。①0.9( )0.3 3 1 21 ( )0.21 3

0.75。

;② 4 ( ) 4 ;③ 100

;④ 4 ( )

我提问:“为什么③、④题没做出来呢?”学生回答:“③、④是分数

与小数比较大小,不能直接比较”。我继续问:“你们有什么设想可以让它们比较吗?”(当然这种设想不是具体的做法,而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设想) 同学们顿开茅塞:“对呀,把分数化成小数,不就解决了吗?”这样,从疑问开始转向思考,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去探索。从上课的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体的学习地位。学生始终是在兴致勃勃的高昂情绪中学习新知、探索规律。

又如:在讲“比例尺”教学中,有位教师是这样安排的。先出示一张比例尺是 1∶250,000,000 的中国地图。请同学们任意说出两个城市。老师当场计算两地的实际距离。学生感到好奇。当老师把每两个城市的图距和实距板书后,这种好奇心立即转化为求知欲。学生在思考:“这比例尺是什么意思?老师是怎么算出来距离的呢?”抓住时机,教师再讲授新课:图距和实距有什么关系?比例尺是表示什么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学生在跃跃欲试的心境中开始了新课的学习。

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应该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以教学本身特有的艺术去感染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主动探求规律。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思考的愉快,成功的喜悦,从而最大的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断的探索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