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阶段。

随着近代机器工业的滋生、成长,工业与农业彻底分离,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机器工业的本质特征是大规模、专业化、高集聚。产业分工以至产品分工的深化和细化,导致地区主导产业的形成并得到强化。这种主导产业, 首先集中在人口密度大、交通方便、能矿资源丰富或已有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以其巨大的生产规模和强大的扩张能力,带动前向、后向联系产业的发展,并冲破狭隘地域范围的限制,不断从外围地区吸引生产要素,造成产业、人口在所在地区的进一步集聚,形成更强大的扩张能力,逐渐在外围地区又形成新的集聚点,进而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形成工业的集聚区。这种集聚过程,集中表现为工业点、工业枢纽、工业地域综合体、工业经济圈以至工业条带的形成。

由于各地区工业发展条件的不同,主导产业类型和工业结构层次的不同,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和企业空间集中度有较大差异。以轻纺工业为主导的地区,企业的集中度相对较低,而以采掘原材料和产业关联度高的工业为主导的地区,企业的集中度就高。但从总体上看,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间、地域间经济技术联系的加强,生产要素和产业分布由分散走向集中和更高度的集中,是这一阶段的空间结构的基本特点。工业空间集聚度的提高,意味着地区差别的扩大。工业区与农业区、城市经济区与非城市区域、原材料产区和加工工业集中区、中心区与外围区的差异日益明显,过密与过稀的矛盾加剧,这是空间结构演进中不可避免的一个演进阶段,也是区域问题和“有问题区域”产生的经济基础。中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地区都还处在这一演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