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4 个设想的评价

上述 4 个设想中,前两个在 2000 年的总产出上相差有限,都可达到并略

超过原定的 2000 年比 1980 年翻两番的目标。其中设想Ⅱ比设想Ⅰ少 46 亿

元,这个差额,相对于 2000 年全国 19948 亿~19994 亿元的总规模而言是微

不足道的。在总产出的东、西差距上,设想Ⅰ比 1990 年有所扩大,但扩大幅度在 3 以下;设想Ⅱ则可缩小 2.62。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而言,2000 年全国人均值都可达到 1500 元/人以上,即实现小康水平,东西间的绝对差都比1990

表 19 90 年代中国总体增长速度与地区差距控制 4 种设想测算值

年有所扩大,但扩幅大的设想Ⅰ,也只扩大了 272 元/人,设想Ⅱ只扩大了

180 元/人,而相对差两个设想则都比 1990 年有所缩小,以设想Ⅱ缩小的幅度较大。

至于设想Ⅲ,到 2000 年,全国总产出只分别比设想Ⅰ和设想Ⅱ多 411 亿元和 457 亿元,或分别多 2.05%和 2.29%,即总量增加不多,但东、西总产出的静态不平衡差,则分别比设想Ⅰ和设想Ⅱ大 18%和 71.6%;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东西差距分别比设想Ⅰ和设想Ⅱ大 10.1%和 26%。全面权衡设想Ⅲ劣于设想Ⅰ和设想Ⅱ。

设想Ⅳ,保持了 80 年代的增长势头,到 2000 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大大超过 20 年翻两番的原定目标,但总产出的东西静态不平衡差扩大到 28.00, 10 年扩大了 13.92。1981~1990 年,中、西部对东部国民生产总值的静态不平衡差扩大的幅度已偏大,扩幅达 7.39,在此基础上后 10 年再扩大 13.92, 比前 10 年的扩幅大 88%;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绝对差更扩大了 1.7 倍。

4 个设想比较起来,前两个都可满足兼顾总体效率与适当控制东西差距扩大幅度的政策目标取向的要求;设想Ⅲ总产出增加有限,而东西差距扩大

的幅度却相当大;设想Ⅳ,速度最高,东西差距扩大的幅度也最大。因此, 全面权衡,可考虑在前两个设想中择其一。这两个设想中,从目标取向看, 第二个设想较优,但中西部要以快于东部的速度增长,难度较大,如将目标和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结合起来考虑,设想Ⅰ相对较优。如果目标取向更偏于总体增长速度,而且中、西部合计也大体上可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值,尽管差距扩大幅度大,但这是小康水平与趋于富裕水平的差距,在人们的心理上还是可以承受的,因而设想Ⅳ也可作为备选方案之一。

总上所述,只要布局目标取向合理,工作做得好,效益与均衡这两个目标是可以辨证统一的。

与上述布局政策目标取向相适应,中国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统筹规划,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利益兼顾,共同富裕。在总体布局中, 要正确处理 3 个关系,即发挥地区优势与全国统筹规划的关系;资源富集地区与加工工业集中地区的关系;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关系。其基本精神是:承认地区差距的客观存在,从差距的实际出发,正确确定不同地区在全国总体布局中的地位,针对不同地区的主要问题,采取有效的政策投入和不同规模的资金投入,通过经济杠杆和宏观调节机制,引导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向,给各类地区创造各自发挥优势的宏观的经济环境,排除影响地区优势发挥的障碍,从而能平等地获得发挥地区优势的机会,增强各类地区的自组织能力,各地区的优势得以发挥,地区间的相对差距就会逐步缩小, 部分地区还可能后来居上;各地区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集各地区的优势,也就可以形成国家的总体优势。这是使布局目标取向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