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56 中国各地区工业专门化指数与结构相似系数(1989 年)

地区京津冀晋

内蒙古辽 吉

专业化指数0.201

0.166

0.144

0.312

0.234

0.179

0.215

0.336

工业结构相似系数0.910

0.960

0.960

0.720

0.900

0.800

0.860

0.640

续表

地区

专业化指数

工业结构相似系数

0.194

0.940

0.186

0.940

0.193

0.910

0.142

0.960

0.244

0.870

0.165

0.940

0.154

0.950

0.144

0.960

0.156

0.940

0.155

0.940

0.205

0.910

0.198

0.900

0.473

0.129

0.970

0.284

0.730

0.354

0.560

0.617

0.192

0.940

0.242

0.770

0.304

0.830

0.292

0.830

0.319

0.700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0)》、《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1990)》有关数据整理计算。

低,而结构相似系数偏高,这两者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地区工业结构的趋同,缺乏结构性特色,这是中国地域分工发展不足的一个重要表现。在现阶段,中国地区工业结构的趋同,并不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在结构高度化方向的趋同,而是在一种低层次上(如传统轻加工工业)的结构趋同, 或是在“虚高度化”(如靠引进支撑起来的家电工业)上的趋同,这就背离了地域分工规律和发挥地区优势原则,其直接后果为:(1)损害规模经济和集聚效益;(2)导致区域间的“过度竞争”,诱发资源大战、销售大战,破坏市场规划,区际经济秩序混乱,直至地区封锁,市场分割,直接妨碍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加大了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调整的难度,资源配置难以优化,造成整体经济效益的下滑;(3)可能因产业生命周期的变动,使各区域系统出现大面积的同步波动、涨落,引发大规模的经济震荡。一度出现的全国性市场疲软,生产能力大量闲置,就是这种苗头的显现。

3.反映区域工业特色的计算方法

一个区域的工业经济活动,常常由其中少数行业支撑。用区内各工业行

业的地位(即行业的功能强度)来反映区域工业特色,是区域特征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用的计算方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