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业布局体系和方法

工业布局是生产布局大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它本身也是一个经纬交织的复杂的系统。从纵的方面看,工业布局包括:工业的总体布局,重大项目分布地区、分布地点的选择以至厂址选择。从横的方面看,工业布局包括: 不同行业的企业、不同规模的工业企业、重点企业与一般企业、工业企业与国民经济其它部门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以及各生产要素的空间联系,工业区域、工业枢纽、工业中心之间的各种经济技术上的空间联系。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又是相互交错的,这就形成了工业布局的几个主要环节:

  1. 工业的总体布局规划

工业总体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全面分析评价全国工业地区分布现状及其基本特点和主要问题,总结前一时期工业总体布局的经验教训;综合分析和评价全国及各地区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和潜力;根据国家长远战略的经济政治任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系,综合各大地域单元生产发展的基本条件,确定全国工业总体布局的战略发展方向,安排工业基本建设投资和主要产品生产任务的地区分配比例;研究和确定主要部门基本建设地区分布的主要部署及其基本依据;国家工业重点建设地区的选择;全国工业地区分布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其宏观经济效益的论证;制定解决工业总体布局重大问题的各种方案。在这里,需要运用下列指标进行一系列计算: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变化的对比,如工业企业单位数、工业职工数、工业固定资产额、工业总产值、净产值、主要工业部门综合生产能力、主要产品产量(均含计划期内的增长数)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的变化;各地区生产发展条件、各种资源利用效果的对比,如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劳动生产率、资本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等指标的对比;各地区工业集中化程度的对比, 如人均占有量、产值密度等的对比;各地区专门化程度的对比;与基年相比, 区际间主要产品调拨量的变化对比、平均运距变化的对比。

工业总体布局是工业布局的战略环节,又是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规划的地区部分,它决定着全国工业地区分布的总蓝图,也是以下各布局环节的基本依据。

  1. 区域工业开发

区域工业开发是指依据工业总体布局的设想,确定各类型区域开发的总目标和具体规划,确定区域开发的总规模和主攻方向及产业结构的轮廓,区域在全国地域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区际联系的基本趋势。它涉及到区际范围内的国土开发利用、治理,城市建设,地区性基础结构设施建设,劳动就业等等。要考虑区域内的综合平衡,还要考虑在全国范围内的综合平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地区平衡是全国平衡在空间上的反映,同部门平衡一起,构成全国综合平衡的基础。它与全国平衡有共性,又有地区的特点:地区是全国的一个局部,地区平衡不能关起门来搞“大而全”,搞自给自足,搞地区分割,要充分考虑到区域之间的横向联系,如财政的上缴下拨,产品的调出调入,技术及其它生产要素的交流、转换、互助,以及多种形式、多种内容

的区际联合与协作。地区平衡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经过全国平衡安排的生产建设任务,在一个区域内要进行具体落实,同时还有许多任务要由地区进行平衡安排,如住宅、升学、就业、医疗、煤气、自来水、商业网点、环保、文化娱乐以至成千成万种消费趋向性工业和“广布型”工业产品的质量、品种、规格、花色,都要由地区进行综合平衡和统一安排;地区平衡还要组织地区内不同所有制的、隶属于不同主管部门的、各门各类的经济组织之间的横向联系,包括各种资源的综合开发、综合利用、能源的分配和运输、通讯信息的统筹安排,生产技术协作,物资设备的互通有无。这是工业布局中极其复杂的一个环节,需要使用区域经济的一些指标,特别是要使用一些能够反映区域生产专门化和综合发展的指标,如区内特有原料资源和特有产品在全国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原料产量和区内加工量之比,产量与输出量之比, 区内主要物资的总产量与总消费的平衡状况,可以输出和必须输入的物资量,区内资金、人力平衡指标,居民货币收支平衡指标等。

  1. 具体工业项目分布地区、分布地点的选择

这主要是在前面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在大的区域范围内选择建设项目及与之直接协作配套项目的分布地区、地点,确定各个项目的发展规模、产品方向、原料燃料动力来源和产品的销售地带,它关系到区域内工业枢纽、工业中心的发展规模及其基本职能。具体考虑的因素是:接近市场,接近必需的原料,交通便利,有可资利用的公用设施,较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确定了分布地区以后,缩小范围,也就是定点。定点考虑的具体因素是:能否供应足够的人力与技术,能否供应必需的农副产品,工业协作条件,环境质量和环境容量,要避开限制建厂的地点,选择有优惠建厂条件的地点。

  1. 厂址选择

厂址选择,即选定具体建厂地点,把工业布局落到实处。考虑的具体因素是:①四周情况。摸清四周相邻单位的情况,相互之间有无影响,能否满足工业、安全防护和城镇规划的要求;②厂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在建设过程中尽量少改变自然地形,避开滑坡、断层、淤积等地质条件不良的地点, 以减少土石方工程量,节省基建工程费用;③可资利用的土地面积(包括有无扩展的余地),尽量少占或不占农田;④水源、能源的距离和保证程度。便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地面雨水的排放,在山区建厂还要特别预防山洪危害,在水边建厂时要特别预防最大洪水的浸溢或海水的倒灌;⑤企业对外联系的运输条件。尽量靠近国家运输干线,使原料输入成品输出便捷,还要比较运输基建投资、运输费用及其它有关因素,选择运输方式;⑥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其它特殊要求。要完全满足上述各因素要求的理想地址,几乎是没有的,所以应多选几个点进行综合分析,全面权衡,从中择优。

选点布厂,在工业布局体系中,尽管是属于微观布局范畴,但它直接关系到工程量的大小、投资的多少和建设进度,还关系到建成投产后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优劣。特别是重大项目的选点布厂,如有失误,往往要影响到区域开发规划能否实现。造点布厂是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需要结合前期工作的全过程来研究确定。在资本主义国家,投资前阶段的研究

工作,包括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价决策等四步, 类似于中国计划任务书的编制、审批(附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

可行性研究是关键的一步。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各国不一;同一国家,由于项目性质不同,也不尽一致。根据国内外的实践,重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项目的提出、历史背景、指导原则、市场和经济目标,主要是从宏观方面进行项目鉴别。

  2. 市场情况。现有国内外关于市场需求量、销售量的历史统计资料的分析,国内外市场当前的需求情况、规模、构成及发展变化趋势,现有同类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发展前景、技术经济状况、进出口平衡概况,产品和副产品的市场渗透能力,销售预测,销售战略,销售费用和收益估计。

  3. 生产计划、工厂规模和产品方案。可供选择的生产计划方案、推荐的生产计划方案及其依据,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产量、生产能力的可供选择方案、推荐方案及根据;经济规模、远景发展规模和可能条件;废物的综合利用,副产品的种类和逐年产量。

  4. 资源、原料、燃料、动力情况。有关矿产资源的种类、成分、品位、勘探程度、各级储量、开采条件与开采价值,逐年开采规模,矿山服务年限, 运量与运输方案,矿石的可选性,精矿年产量及主要技术指标;主要原料、辅助原料、半成品、中间产品的种类、成分、质量、年需用量、单耗、来源、供应及运输方案、供需平衡状况、保证程度、储存方式;燃料的种类、成分、质量、单耗、年用量、供应方案、供需平衡状况、保证程度、运输储存方式; 动力的种类、数量、质量、要求、供应方案、供需平衡状况、保证程度;原料、燃料、动力的基本投资、成本、运费、价格。

  5. 建厂条件和厂址论证(详见后)。

  6. 工厂的构成、技术和设备。

  7. 工厂的机构、管理和人员。

  8. 实施计划和建设进度。

  9. 资金来源、筹措方式、利润率、运筹计划。

  10. 经济效益论证。即进行财务分析、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财务分析,即对项目的总投资,建成后的总收入和总支出进行平衡分析,包括根据建设进度确定资金的逐年投入量,通过计算总销售收入和总生产费用,确定逐年的毛利收入,编制逐年盈亏计算表。为了进行财务分析,要计算项目每年的现金流量,计算方法是:

净销售收入-生产费用=毛利

毛利收入-税金-折旧金=净收入

净收入+折旧费-当年发生的基建投资费用=净现金流量

或:净现金流量=(1-税率)(收入-生产费用-折旧费)+折旧-基建支出

+固定资产残值。

现金流量是项目自筹建到建成投产直到企业关闭整个周期全部经济活动的反映,是计算盈亏的基础。项目盈利性分析指标和分析方法,国外常用的静态分析法有: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财务报表法(半静态法)。动态分析法有:贴现法、净现值法等。简单说来,财务评价就是按照实际市场价格计算出财务上的(商业上的)获利能力。这在资本主义国家,对企业主来说,作为判断是否可行的依据已经是足够了。但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仅靠

财务评价是不够的,因为财务评价的着眼点仅仅是这个企业的资金利润率或资金利税率,没有着眼于它对经济整体、对社会的贡献。为了确定项目可行与否,还应在财务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二者合称为国民经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就是测算项目对国民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贡献。其基本原则是看:“有”和“没有”这个项目对经济、社会整体的效果。在计算中不是采用市场价格,而是采用调整后的价格作为近似的社会价格, 来分析项目消耗国家基本经济资源的真正代价和国家的可盈利效果,其中有些代价和效果是财务评价中反映不出来的。如一块土地,由于被项目占用, 不再能从事农业生产,对经济整体来说由此而减少了一笔这块土地的产出, 这就是经济整体支付出去的代价,即使这块土地是由国家无偿调拨的,并没有发生财务上的支出,但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则应作为一种支出而列入。一个项目建成投产后,除了企业的收入以外,还会对国家收入、外汇储蓄、相关工业、知识获得、消费者、劳动就业及环境等方面产生效果或负效果,这些企业外部效果,在财务评价中往往反映不出来,而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却应作为代价或效益反映出来。因此,有可能时,在项目评价中,应把此项目同经济关系密切的其它项目结合成一个项目集团来进行经济评价。当一个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同财务评价发生矛盾时,如果财务评价结果虽好而国民经济评价结果达不到要求,则应坚决舍弃;如果国民经济评价结果好而财务评价结果不好时,一般仍应做出可行的决策,但应采取调整价格和税收或用补贴的办法,使企业有经营的积极性。国民经济评价比较复杂,有些指标还难以数量化,因此采用的指标不能过多,对于不能数量化的,在经济分析中作些定性评述即可。

上述内容中的选点布厂,对工业布局而言,一般还需要在项目评价决策后,进一步做工作,对建厂地区的诸条件进行多方案分析对比,对建设费用进行分析对比(见表 1、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