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榜单
标签
注册
登录
工业地理学
文档评分:
4.0 (
0 个有效评分
)
文档语言:
中文
章节数量:
166
阅读人次:
9944
收藏数量:
0
整理分享:
admin
阅读
收藏
扫码
阅读
收藏
扫码
文档概述
绪论工业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工业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工业地区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 工业分布是工业生产的空间形式。任何工业生产,任何一个工业建设项目,总是要落脚到特定地区、地点,并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同其它工业、其它生产部门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形成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地区经济、地区工业综合体。正如如果每件事同时发生,就不会有发展一样,如果每件事存在于同一地方,就不会有特殊性。只有...
书籍目录
书籍评论 (
0
)
绪论工业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工业布局的特点
二、工业布局体系和方法
表 1 建厂条件比较
三、工业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内在矛盾
第一章 分工的地理研究
一、比较成本与区域比较优势
二、工业的地域分工
三、经济地域单元间的相互依赖
四、地域分工、区域联合中区际利益的协调
第二章工业开发
一、工业开发模式
(一)增长极建设
(二)点轴开发
(三)地域生产综合体建设
(四)网络开发
二、工业集聚与消聚
(一)集聚论
(二)消聚论
(三)工业集聚与消聚的关系
(四)工业企业集中与分散的定量分析
(五)规模经济理论
三、工业的空间推移
(一)梯度推移理论
(二)反梯度推移理论
(三)空间推移多元理论
(四)梯度推移主导论
四、工业布局指向论
第三章 工业结构的地理研究
一、工业结构理论
(一)平衡增长与非平衡增长
(二)工业结构的有序化
(三)工业结构的高度化
二、区域工业结构分析与评价
(二)工业结构评价
(三)主导产业的选择与确定
相对优势度
产业规模
产业关联度(或综合连锁效应)
(四)区域工业结构的调整
第四章 工业的空间投资评价
一、投资空间评价的方法
二、投资空间评价的基本原则
三、空间评价的主要内容
(一)保证一定的“区域储备”
(二)发挥各类地区的优势
(三)区域承受能力及投资效益
第五章 工业的空间结构一、工业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化
工业化前期低水平的均衡阶段。
集聚阶段。
向后工业化过渡的阶段——空间结构分散化趋势开始显现。
二、工业发展的不平衡与区域政策
(二)世界各国的区域政策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原联邦德国
日本
美国
三、工业布局目标取向的抉择
(一)工业分布运动的几个观点
(二)对中国工业布局目标取向的设想
设想Ⅰ
设想Ⅱ
设想Ⅲ
设想Ⅳ
对 4 个设想的评价
四、工业空间结构的构造
(一)增长极与发展区模式
(二)经济圈模式
(三)条带模式
(四)区块模式
第六章 工业部门布局
一、重工业布局
(二)采掘工业布局
(三)原材料工业布局
钢铁工业的资源型布点
钢铁工业的消费型布点
钢铁工业布局的其它因素
火电工业布局
水电工业布局
(四)制造业布局
二、轻工业布局
加快内地轻工业的发展。
加强分工协作与联合。
搞好产品需求预测。
(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布局
(1)棉纺织工业
(2)屠宰肉类加工工业
接近消费区
(三)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布局
表 42 中国城乡家庭平均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对比(1990 年)
三、高新技术工业布局
表 44 拥有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 19 个特大城市
第七章工业的区域分析
一、地区工业发展条件分析和综合评价
(一)人口条件
“人口对耕地的压力”指标
“人力资源规模”指标
(二)地理位置
(三)工业资源条件
工业资源的量
工业资源的质
表 48 不同用户对石灰石矿的质量要求
工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
工业资源的地区分布
表 50 中国各省市区的主导矿种
表 52 中国各省市区自然资源丰度排序
(四)经济、社会条件
表 54 1990 年中国各省市区的主导农产品(居全国 1~5 位)
表 55 中国各省市区工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
(五)区域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二、地区工业特征分析和主要指标
(一)工业在全国工业和在区内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二)地区工业结构和地区专门化水平
表 56 中国各地区工业专门化指数与结构相似系数(1989 年)
最大构成比法
纳尔逊法(由美城市地理学家 Nelson.H.J.首先提出)
剩余法
(三)地区企业规模结构及企业布置的集中度
表 57 中国东、西部地区工业空间集中度和均衡度对比
(四)速度和效益
总产值年平均增长(或下降)速度
利用定额净产值计算增长速度
利用工业生产指数(也叫产品物量指数)计算年增长速度
用工业就业人数的增减来比较各地区工业的增长速度
表 58 中国各地区工业总产值的年增长率(1953~1989 年)
用波动系数来反映区域工业的增长态势
表 59 中国与国外工业增长波动情况
表 60 中国辽浙豫三地区工业增长波动对比(1979~1989 年)
表 61 中国各省市区工业综合效益对比(1990 年)
表 62 80 年代中国及各省市区工业资金利税率的变动
(五)区域工业增长因素分析
表 63 部分国家与地区增长因素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1950~1962 年)
表 64 中国各省市区各因素对工业增长的贡献(1986~1990 年)
三、地区工业发展战略
(一)战略依据——区域发展阶段评估
表 65 中国各省市区工业化水平比较
地区城市市区人口 × 地区城市市区工业产值);(9) 居民生活
表 66 中国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评价(1989 年)
(二)工业区域和工业类型区的划分
表 67 中国工业类型区的划分(括号内数字为专门化率)
(三)区域工业发展目标与目标冲突的协调
区域工业发展目标的确定
表 68 世界各类型国家(地区)工业增长速度对比
表 69 中国各地区工业年增长率对比(1981~1989 年)
(四)地区主导产业和工业结构变动导向的选择
发达地区的结构导向
不发达地区的工业结构导向
表 70 中国各大区各工业行业评价(1990 年)
表 71 中国各大区综合评价值居前 12 位的工业行业(1990 年)
(五)地区工业布局
表 72 中国各大区主导产业备选行业(1990 年)
城市圈——荷兰的多中心网络型方式
点轴方式
表 73 中国西部地带南北自然资源及经济社会发育程度对比
第八章世界工业空间
一、太空工业化
二、国际分工的新因素和新类型
三、两极分化与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一)两极分化的趋势加强
(二)多极化的形成与发展
欧洲经济圈
美洲经济圈
亚太经济圈
四、制造业的空间转移
相关课程
阿尔泰山系列 阿尔泰旱獭
阿尔泰山系列 白色喀纳斯
阿尔泰山系列 草原石城
阿尔泰山系列 慈爱的冰川
阿尔泰山系列 和谐共生
阿尔泰山系列 红桦林
阿尔泰山系列 可可托海
阿尔泰山系列 热闹的河洲
阿尔泰山系列 沙漠绿洲
阿尔泰山系列 深湖
阿尔泰山系列 守护
阿尔泰山系列 泰加林
×
分享,让知识传承更久远
×
《工业地理学》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