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域承受能力及投资效益

这里讲的承受能力,有 3 层含义:

  1. 地区结构的承受能力。包括地区农业是否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副食品的供应有没有出现紧张;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是否严重削弱,地区交通是否紧张,能源、特别是电力、淡水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否下降;非农业用地是否导致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恶化。以上几个方面,如果通过区际协作, 仍然长期不能解决,或者在当地解决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就说明区域的投资规模过大,或投资结构失调,将严重削弱地区经济发展的后劲,也不利于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从而也表明投资的地区分配存在问题,需要进行调整。

  2. 地区资金的承受能力。包括除外部投入以外,地区自身固定资产的投资能力有多大;地区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在全国比重的变化。如果地区国民收入、财政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增长较快,说明地区的资金情况比较好;反之,则说明地区社会资金日益短缺。如果地区储备资金较多,对外部投入的配套建设能力强,外部投入就能发挥效益;反之,地区储备资金很少,缺乏同外部投入的配套建设能力,受外部投入的束缚,地方的机动性很小,这样, 外部投入也不能充分发挥效益,投资规模就要进行调整。

  3. 地区环境承受能力。即投入规模,是否使区域环境质量严重下降, 以致威胁居民生活,或者是为了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需要付出无法承担的追加投资,投资规模也要调整。

地区承受能力,是投资决策和投资评价的前提。如果投入超过地区的承受能力,投资效果肯定不好,也就用不着进行投资效果的具体计算。如果投资规模,没有超过地区的承受能力,就可对投资效果进行测算。

投资效果简单的计算,可采用前述的投资效果系数计算公式。为了更精确一些,可在地区以往的投资效果系数的基础上,推算未来的投资效果系数。

其计算方法可分为 5 步:

  1. 分别对影响地区投资效果的各重要因素进行专项计算,即根据各因素的实际状况,分别定出各因素的因素系数(Fc)。各因素的因素系数的最大值为 1,最小值为 0。根据专家意见或统计资料,在 0~1 之间确定每个因素的“因素系数值”。

  2. 各个影响因素作用的大小不同,也要根据专家意见或统计资料,确定各个因素系数的权值(W)。影响最小的因素系数的权值定为 0.1。

  3. 求各因素的加权平均总分(E):

n

E = ∑ Wi Fci i =1

  1. 预测未来期间因素系数加权平均总分的变化。应用一元回归方程:

Y=a+bX

逐个预测出未来期间各影响因素的因素系数值及其加权平均总分(E

′)。

  1. 求未来期间地区的投资效果系数(AC′),其计算式为:

AC' = AC× E'

E

式中

AC′——未来的地区投资效果系数; AC——过去的地区投资效果系数; E′——未来的因素系数加权平均总分; E—过去的因素系数加权平均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