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反梯度推移理论

反梯度推移理论的基本点主要有:

  1. 经济技术的梯度分布是存在的,但现有生产力水平的梯度顺序,不一定就成为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和经济开发的顺序。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史和现实情况看,按生产力一、二、三梯度引进技术和实施开发,并不是一个规律。

  2. 技术引进和经济开发顺序,是由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决定的,而不是由现在各地区技术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经济、社会需要的产品,在什么地方生产最经济合理,有利于整个宏观经济保持高效益的协调发展,而资金、技术、资源等方面又可行,就应在什么地方引进技术,实施开发,而不管这个地区处在什么“梯度”上。

  3. 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国内技术的逆梯度推移将会大量发生。低梯度的传统技术地带,也同样存在直接引进先进技术、加速开发的机会,并有可能将这些先进技术吸收消化以后,向高梯度、第二梯度的先进技术、中间技术地带转移。日本吸收消化美国先进技术后,反过来向先进技术国家转移技术,就是反梯度推移的例证。

  4. 现代科学技术的走向可以是多方向的,有三大基本走向:①向贸易发达地区转移;②向智力资源比较雄厚、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转移;③向资源富集地区转移。并不只是按技术水平逐级转移。

  5. 按梯度转移理论来指导生产布局和区域开发,必然阻碍落后地区的开发建设,使落后地区陷入技术的“滞后循环”,永远赶不上发达地区。这既不利于地区的协调发展,也同世界新技术革命给落后国家、地区带来的超越发展机会不相适应。

有人还以各梯度区内部的差异往往大于梯度区之间的差异为依据,认为梯度分布的提法,不能揭示一个国家工业布局复杂情况的最基本特征。中国工业分布格局的最基本特征是城乡之间的双重结构,发达的城市经济与落后的农村经济并存,而不是东、中、西三个梯度区的差异。有人甚至认为,所谓东、中、西的梯度分布,从统计事实到经济理论都缺乏充分的依据。由此进一步否认梯度开发。认为梯度开发只有在下述情况下才能成立,即在工业开发过程中,当某一特定区域区位密集、区位规模大、水平高时,就成为发达地区,而其它区域区位稀疏、规模较小、水平较低,则成为次发达或不发达地区,这时才会出现区域(或地带)之间的经济开发顺序与发展程度的梯

度关系。据此,只有像美国、前苏联等国才似乎有过梯度开发过程。中国国情与之不同,因而梯度开发不适用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