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63 部分国家与地区增长因素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1950~1962 年)

国家与地区

国民收入年增长率

加拿大

4.8

美国

3.3

西北欧①

4.8

英国

2.3

日本

10.1

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全部要素投入量

56.25 57.58 36.42 47.83

39.6

劳动力

31.25 33.33 16.67 26.09

12.87

资本

25.00 24.24 18.75 21.74

26.73

2.要素运用效率

43.75 42.42 64.58 52.17

60.40

资源配置

14.58 9.09 14.58 4.35

0

规模节约

12.50 12.12 18.75 17.39

0

知识进展

16.67 21.21 31.25 30.43

0

未估计。

①西北欧中未包括意大利。

资料来源:转引自张超等:《区域科学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年版。

笔者在此将工业增长因素分为:(1)资金投入;(2)劳动力投入;(3)技术开发能力;(4)国内需求;(5)工业结构素质。首先计算资金投入增长和劳动力投入增长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其计算式为:

资金投入增长的贡献=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资金投入增长率×资金产出弹性

劳动力投入增加的贡献=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职工人数增长率×劳动力产出弹性

式中,资金产出弹性取 0.3;劳动力产出弹性取 0.7;资金为定额流动资金和提取的折旧基金之和。

按照国内外常用的计算技术因素贡献的公式,将总产出的增长率减去上述二因素的贡献,余下全算作技术因素的贡献,这样计算的前提是把影响增长的因素仅归结为资金、劳力和技术 3 个,其它增长因素的贡献都算入技术因素的贡献,这样必然扩大了技术因素的贡献。因此,笔者将资金、劳力的贡献减去后,余下的部分,再用加权法,进一步分解为其它三因素的贡献。技术开发能力、国内需求、结构素质三因素的权值,全国分别取 4、4、2。由于各地区这 3 个因素的状况差别很大,有的地区技术开发能力强,有的是国内需求量增长快,有的是工业结构素质较高,如都按全国一样取权值,就不能如实反映这 3 个因素在各地区的实际贡献,因此先将这 3 个因素都分别指数化,即技术开发能力综合指数、国内需求量年增长率指数、工业结构素质指数,比照全国的权值,根据各地区各因素指数的大小进行调整,指数高

(大于 1)的因素权值较大(如 0.5),指数小(如小于 0.7)的因素权值较小(如 0.1~0.2)。

这里讲的技术开发能力综合指数,系技术开发经费投入指数、科研人员指数、科研成果指数、技术转让指数、新产品销售指数、新产品出口指数等7 项分指标指数的综合;工业结构,系工业净产值增长率与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之比;国内需求,系投资额与消费额之和。指数,系地区值除以全国平均值。工业总产值与各因素的年增长率是 1986~1990 年期间的年增长率。表64 是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出的中国各省市区各因素对工业增长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