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44 拥有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 19 个特大城市

①的经济技术实力(1989 年)

① 本表统计对象,均为城市市区,不包括市辖县;所列价值量指标,除邮电业务量为 1980 年不变价格外, 余均为 1989 年当年价;工业方面的数据,均为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9 个特大城市为沪、京、津、沈、武汉、广州、哈尔滨、重庆、南京、西安、大连、成都、长春、济南、兰州、郑州、长沙、杭州、石家庄。

指标

19 个特大城市合计

一、经济实力和财力

1.人均国内国民生产总值为全国平均数的倍数(倍)

3.91

2.人均国民收入为全国平均数的倍数(倍)

3.68

3.工业产值占全国比重(%)

28.50

4.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比重(%)

25.93

5.工业资金总额占全国比重(%)

23.42

6.利税额占全国比重(%)

34.56

7.工业固定资产原值占全国比重(%)

22.10

8.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占全国比重(%)

54.63

9.银行贷款总额占全国比重(%)

34.93

二、市场容量

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为全国平均值的倍数(倍)

4.76

三、外贸进出口额占全国比重(%)

47.27

四、运输通讯条件

人均货运量为全国平均值倍数(倍)

3.92

人均邮电业务量为全国倍数(倍)

6.46

人均电话机数为全国倍数(倍)

7.38

五、科技教育

高校数占全国总数比重(%)

44.21

高校在校生数占全国总数比重(%)

53.84

自然科技人员占全国比重(%)

25.12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0)有关数据整理计算。 城市或位于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地区,具有地缘、政策优势;合肥则具

有科技优势,并以省会城市也进入开放城市之列;桂林具有自然、社会环境的独特优势,因此也设立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国除上述 27 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外,还有一批省、市级

的高新技术开发区。这两级开发区,形成 4 种类型:①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和人才密集优势,划定范围,集中管理和经营,走自我完善的道路;②选择适当地域,按高新技术产业特点,统一规划建设,集中经营,创造一个生存发展的良好环境;③在已建好或规划好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划定一个区域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目的、有步骤地按不同技术层次管理经营;④利用本地人才资源、自然资源、环境资源等优势,吸引外资共同开发。各类型开发区都创办了一批有新的运行机制的技工贸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建立较早的 22 个,到 1989 年底,已认定高技术企业 1700 多个,有职工 4.8 万人,其中科技人员占 58.3%。尽管当年的收入、出口额数量还不大,但由于有很强的生命力,较高的经济效益,在中国工业布局系统中,已初步显示出作为带动所在地区传统产业、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以高技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源”的作用。

当前值得注意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已成为建设的热点,但缺乏统一规划、总体布局,重复布点,分散力量,如此下去,势必导致“满天星斗”,“难成气候”。这是由中国现阶段经济技术总体实力不足决定的:

  1. 高新技术必须高投入。技术密集,首先是资金密集。兴建高技术产

业开发区,不仅要投入大量资金搞基础设施,而且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 添置高技术设备,也要大量投入。国外兴建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平均每公顷面积仅基础设施的投资就要 200 多万美元,高的达 900 多万美元。中国财力有限,不可能拿出那么多资金到处铺摊子。

  1. 市场的有效需求是高技术发展的动力,而高技术产品的市场需求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现在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市场还狭小,国际市场销量也还不很多,而且中国要打出去,在高技术领域内参预国际竞争尚力不从心。市场容量不扩充到一定程度,生产就很难大规模持续扩张。

  2. 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要有较高的综合配套水平,在开发区附近要有良好的人才配套条件、科研配套条件以及基础较好、技术水平较好的原材料、元器件、仪器设备等一般工业的配套条件。即使是中国的开放大城市,

    有些传统工业的发展还有待提高,工业协作配套能力不足,科研人才不足或结构不适应高技术发展的要求。

因此,在现阶段,受国内经济技术总体水平的制约,在工业布局系统中,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兴建,还应是重点突破,逐步扩散。即使是在大中开放城市也不能一哄而起,盲目布点。至于一般地区,因地制宜地重点发展某些高新技术应用项目是必要的,但这种项目也应在现有工业企业、科研机构的基础上加以开发,没有必要再去征地布点,建设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应下决心进行宏观调控,防止重复布点现象蔓延。对国家正式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应集中力量办好。高新技术产业,要既依托地区已有工业基础,又参预传统工业的改造,把高新技术“嫁接”到传统产品上,既保证高新技术产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又开拓市场;国家不能大量投资时,就需要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引导、促进开发区的成长; 要有金融界的介入和支持,创造适宜的金融环境。

为了加速中国以电子工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结合 27 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大规模调整其空间布局。多路出击,不如握紧拳头。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规律,尤其需要根据“大兵团”作战的思路来确定其空间布局框架,促使量大面广的产品形成规模经济,走大批量、低成本、大生产的路子。

从总体上看,90 年代,要重点建成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四大基地。同时积极发挥西部成、渝、绵(阳)、广(元)地区,西安、宝鸡、咸阳地区,兰州天水地区,贵州凯里地区电子工业的潜力。据此调整主要行业的布点:

  1. 集成电路与计算机工业。集成电路已成为当今电子工业的核心。大到宇航飞机,小至电子表,几乎在所有机电产品中集成电路都起着核心作用。中国集成电路工业起步并不晚,但由于布点分散,投资强度不足,发展速度缓慢。整个行业产出总规模尚未突破 1 亿块。如以美、日的 6 亿块为集成电路的“起飞点”,则中国离“起飞点”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集中力量,密集投资,建成 3~5 个大型骨干企业。主要有:①无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科研生产基地。主要生产程控交换机和消费电子产品所需的大规模、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使全国微电子生产技术提高两个档次, 增加生产能力 7000 万块;②上海微电子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先进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标准工艺线和设计制版中心,并与上海地区现有集成电路生产线的工艺标准相配合,为今后将研究成果转到工业化大生产做好中试生产及市场开

发等准备工作;③扩建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公司,形成国内最完善的大规模应用集成电路设计到高档微机的科研开发基地;④新建惠州计算机基地,集计算机人才培训、技术开发和生产经营三位一体的经济实体,引进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在内的一系列先进的电子技术开发测试装备,形成年产各类计算机 30 万套、计算机多层线路板 15 万平方米的能力,将中国的计算机工业提高到进入开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进行整机电路设计的高级阶段。

  1. 软件行业。中国已有 30 万台微机、1000 多万台小型计算机、上百万台大型计算机,但由于软件不足,有近 1/3 的计算机处于闲置状态,还有相当一部分也只能低效益使用。因此,要着手在北京、天津、南京、上海建设四大软件基地。

  2. 录象机工业。生产销售确定由国内 11 个技术水平高、有能力生产

录象机的厂家承担。未被定点的企业,不得随意生产和销售。这 11 家企业,

分布在北京、天津、大连、上海、南京、厦门、佛山、深圳、成都 9 个点上。

与此配套,全国只建一个规模达年产 300 万套录象机关键部件的生产基地。国家提供建设贷款,由定点录象机整机生产厂认股合资,组成跨省市的股份公司,利益均沾,风险共担,使公司成为一条连接各有关省、市、企业利益的纽带,避免各地竞争布点、自成体系、各自配套的状况,为录象机工业取得规模效益创造条件。高档磁带,在杭州布点,集中生产。

  1. 彩管彩电。重点建成咸阳、北京、南京、深圳、上海 5 个彩管生产基地及配套建设安阳彩管玻壳基地。对现有彩电生产企业采取新的宏观调控措施。即分别对 57 家定点厂进行严格考核,排出 A、B、C3 个档次。对 A 级厂实行政策倾斜,帮助尽快过渡到年产 100 万台的规模;对 B 级厂给以适当支持;对 C 级厂则按现有水平生产,尽快调整产品结构,并尽量控制新的彩电生产线的建设。

  2. 空调压缩机、无线寻呼机,先在上海和北京分别建设,集中生产。

  3. 着手在北京建设国内第一个信息产业基地。研制开发计算机应用软件、数字光纤通讯、卫星通讯、遥感通讯、精密电子仪器及其周边产业。

  4. 为了掌握、交流科技信息,推动高新技术发展,实现科研成果与工业企业的广泛合作,着手在北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筑波科技贸易城”, 容国内外高科技展览、研究开发、技术和产品贸易、教育、旅游和科技信息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科技贸易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