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区工业结构和地区专门化水平

地区工业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相互联系的有机体。地区工业结构是地区内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也受区外某些因素的影响。反映地区工业结构,既有量的分异,又有质的规定性。在量的分析中,包括多层次、多指标; 在质的规定性中,要分析合理化与否的标准及影响因素。根据中国情况,反映地区工业结构有 3 个层次的指标:(1)地区内轻重工业的比例;(2)区内重工业中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制造工业三者的比例关系,轻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二者的比例关系;(3)40 个工业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各个层次的比例关系,通常是用总产值或净产值构成来反映,也可用就业构成、固定资产构成等指标反映。如果再向下延伸到产品结构,则可列为第四个层次。评价地区工业结构是否合理,有若干一般性的评价标准,如:(1)能否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2)能否比较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地区的各类资源,并且维护和建立生态系统的平衡;(3)工业各部门之间、工业与地区内其它国民经济部门之间、再生产各个环节之间是否在动态变化中得到综合平衡、协调发展,从而保证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等等。但是,由于各地区的具体条件很不相同,地区工业结构必然会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只要是同地区具体条件大致相适应就基本合理,不能简单地认为这种结构模式就是合理的,其它模式就一定不合理。例如,一般说来,凡是自然资源丰富、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重工业比重较大;而矿产资源较少、农业原料比较丰富、加工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轻工业比重相对要高一些, 这种地区差异一般说来是合理的。但需注意,工业布局的指导思想和建设方针,对地区工业结构的合理与否也有很大影响,如在技术经济条件较好但原材料资源缺乏的地区,过分发展耗能、耗料的加工工业,搞无米之炊,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长期单一地发展采掘工业,而不注意有关加工工业的发展;强调各地区一律以钢为纲,以重工业为中心,重复布点,重复建设,使得各地区重工业比重提高将偏快,偏大,某些地区重工业比重过大,与地区轻工业、农业过分不协调,这些都属不正常、不合理的工业结构。

合理的地区工业结构,还要考虑地区工业结构中,专门化部门的发展情

况反映地区专门化程度的指标,西方国家多用各工业部门职工人数作为衡量的主要依据。在中国,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工业部门,或同一工业部门在不同地区,职工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比西方发达国家大得多,职工人数多的工业部门,不一定产量多、产值大,专门化程度高,所以中国一般不宜采用这种指标。产品的区际调拨量及外调比,是衡量地区专门化程度的一个比较简明而重要的指标,但这种资料,在西方国家,由于受商业秘密的限制,精确的产品输出量或输出值数字不易获得;在中国,这种资料很零散,也不大确切; 而且中国许多产品的区际调拨,不完全是按照经济的客观联系来进行的,部门分割、地区封锁,加上物资管理体制方面的缺陷,阻碍了产品的正常流通渠道;还有为了保证重点,照顾全局,有些紧缺的产品,有些省区按区内的需求来看,不能调出很多,但却需要按规定如数调出,有些全国供不应求的原料产品,本来可以多留在区内发展专门化生产,多调出专门化产品,但为了保证外区的需要,还得多调出原料,这些情况,都使得采用上述指标不能精确反映地区专门化的程度。西方国家经常采用区位商这一指标。根据中国情况,参考区位商指标,可以采用专门化率指标,计算专门化率有 3 个层次:

(1)是按工业分类,分工业行业计算其在各地区的专门化率;(2)有些工业行业,如纺织、食品、机械、化工、有色金属等 391 行业内部构成很复杂, 包括许多门类,这类行业可进一步分解为工业部类,分别计算其在各地区的专门化率;(3)工业门类内,进一步分解为产品,分别计算代表性产品的专门化率。分得越细,越能全面反映出地区工业的专门化程度。如按第一个层次计算门类众多的机械工业行业,只在个别地区专门化率较高,如果将其分解为工业设备制造、农用机械制造、建筑机械制造,在工业设备制造中,再分解为动力机械、矿山机械、冶金设备、化工设备、纺织机械、轻工机械, 以至分解到主要机械产品,如汽车、飞机、船舶、机车车辆、拖拉机等等, 这样,机械工业在各地区能够达到专门化水平的就比较多。

地区专门化程度,同地区工业结构有无特色是一致的。衡量地区工业结构特色,可用地区工业专门化指数和结构相似系数两个指标,如果说区位商是反映区域工业结构中某个行业相对的倾斜度,那么,工业专门化指数则是衡量区域工业结构的倾斜度。

上述各项指标的计算公式在第三章已有详述,这里不再重复。表 56 就是

按公式计算出的 1989 年中国各省市区工业专门化指数与结构相似系数。从表中可见,中国多数地区,工业专门化指数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