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地区的结构导向

中国的发达地区,已形成的区域产业结构,与其它类型区域相比要相对进步,但以结构优化的要求来衡量,或者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的结构相比, 还存在相当差距,或者说还存在一系列结构性矛盾:(1)按要素密集度来划分,即使是像京津沪这样的大都市区,其工业结构中,物耗高、运量大、污染严重的传统工业也仍占绝对优势,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所占比重也小;(2)第二产业比重居高不下,与第三产业严重失衡。不仅新兴的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甚至传统的第三产业,也还不能适应区域内第一、第二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更不能适应区域中心城市发挥综合功能的需要;(3)第二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发展比例关系也不协调, 产品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变动不一致,积压与短缺并存;在技术结构上,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结构升位过程缓慢,而低技术向地方小企业、乡镇工业广泛蔓延,工业的总体技术素质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地区之间,加工工业结构严重趋同。长江三角洲 14 个城市,按行业产值排序,有 9 个城市的机

械工业居首位,有 5 个城市分别以化工和纺织工业居第二位。上海与宁波、南通,工业实力相差大,属于不同层次的城市,但结构差异不大,互补性弱, 影响发达地区综合产业优势的发挥。很显然,如果今后继续围绕现有结构兜圈子,沿着老路子走下去,虽然也可取得一定的增长速度,但现有的结构性矛盾将更趋激化。如能源、原材料供应将有更大的缺口,运输滞后和环境污

染将更加严重,技术上的优势将逐步丧失,社会综合效益明显下降,这样对全国的贡献就有很大局限性,进军世界市场也很困难。因此,必须另找新路, 即以技术为导向,实行结构转换。也就是一方面提高物耗少、污染少、精加工、深加工、附加价值大的产业、产品的比重,使结构由集约化的初级阶段

(生产的增长与资源消耗的增长同时实现)向中级阶段(在资源消耗量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实现生产的增长),进而向高级阶段(生产增长而资源消耗相对减少)转化;另一方面,在传统技术中渗透高技术,突破若干高新技术领域,使高新技术产业与经过改造的传统技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具体说来, 发达地区结构调整的主要方面是:

第一、利用新技术改造现有传统产业。传统产业还是中国发达地区国民经济的主体,高新技术产业还需要它们积累资金,提供市场,培训提高掌握使用高新技术的队伍。同时从全国看,中国经济实力的加强,也主要有赖于发达地区现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撇开它们,另起炉灶,既不现实,也不可取。但传统产业的发展,也不能复制古董,必须加快设备更新与技术进步, 使传统产业获得新的发展手段,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其素质。首先使其中的优势产业、特别是主导产业基本上转移到现代技术基础上,在部分产品、主要装备和关键工序上接近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先进水平。这样既能较快地改变发达地区现有结构的落后性,也可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确立深厚的根基。

第二、建设和发展高技术产业。经济发展史证明,发达地区生产发展的前途,主要不在于扩大同种产品的数量,而在开发新产业、新产品,发展新品种,创造新的使用价值,满足区内外日益发展的多样化的需求,单靠几种传统产业、产品是不够的。即使是具有区际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由于区内外情况的变化,其优势地位也不可能永远保持。发达地区要保持其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就必须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先行一步。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需要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条件,又由于这类产业具有省能、省料、省空间、省劳力的特点,且能生产大量替代材料,因而对地区整个国民经济有很强的超前带动性。在发达地区建设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既可以发挥其经济技术上的优势,又有助于缓解发达地区运力紧张、能源原材料供应不足且不稳定的矛盾,还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地区总的结构水平与区域的综合效益,使之在新的基础上实现新的腾飞。

如果从国际竞争角度考虑,更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进入 90 年代,西方工业大国经济发展很不景气。西方七大工业国增长率下滑,或上升幅度缩小;1991 年全球 500 家最大工业企业总销售额的增长率低于各地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企业利润大幅减少。为了摆脱困境,适应新的国际竞争环境,美、日、德和其它工业国都在进一步发展、利用高新技术,进一步调整其工业结构。中国发达地区的工业实力及其技术水平与这些工业大国相比相差很大,面对竞争强手,要更大步地走向国际市场,挤占一席之地,就更需要在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上下功夫。

第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包括第二产业冲出行业的框框,发展第三产业,形成二、三产业交融、联动的结构新局面。

第四、抓好区域农村产业结构的总体调整。尤其是 80 年代高速发展起来以低技术为基础的乡镇工业,需要依靠技术进步,上规模,上水平,较快地实现结构升级、产品换代。也就是说,发达地区以技术为导向调整结构,应当是城市与农村、大中型企业与小企业同步进行,相互联动。

发达地区工业结构的调整,在技术导向下,应大力抓存量调整。发达地区存量大,长线产品多,调整存量结构更为重要。办法是:选择几个影响大的长线行业,在限产压库的同时,让管理和效益好的企业兼并差的企业,或在同行业中实行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形成规模经济,开发新品种;对长线上的一部分企业实行关停并转,重新配置多余生产能力;逐步将一批初加工和低附加价值产品,转移到原料产地,自己集中力量发展精加工和高附加价值产品;进一步扩大开放,大搞同外商合资与合作,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销售渠道和网络,推动一些行业跳过时间差,跟上国际潮流,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以存量结构调整为主,辅之以增量调整,即对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沿着技术导向作有意识的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