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长极与发展区模式

增长极主要是由法国提出并付诸实施的。1964 年法国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在全国范围内规划了 8 个“增长极点”,它们是里昂/圣太田、马赛/埃克斯、里尔/鲁贝、南场/梅斯、波尔多、南特/圣纳泽尔、图卢兹、斯特拉斯堡。这些增长极点都处于法国国土的四周,其目的是为了改变以巴黎为核心的区域格局,通过促进边缘地区城市的发展,建立以多个增长极点为中心的空间结构。为了使这些增长极点逐步形成地区经济中心,分别制定了自己的发展规划,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机场,开辟高速公路,修建地铁,完善通讯网络,建造办公大楼等。这些增长极点的发展,一方面扭转了内部人口的流向,促进所在地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减轻了巴黎的压力,使巴黎不再是吸引人口和工业流向的唯一地区。但同时,这种模式,促使人口、经济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在被选作为增长极点时就已经是大中城市),加大了城市与农村、山区的差别。为此,从 70 年代初开始,又从 3 个方面来充实

增长极计划:(1)在上述地区中心城市(即 8 大增长极点)周围选建卫星城, 分担中心城市的某些职能;(2)农业区在发展农牧业生产的同时,大力扶持适合各地特点的工业、手工业(主要是农副土特产加工和传统工艺品),同时鼓励工商业资本同农业资本相融合,借助于工商业企业家的雄厚资本,建设“农工商综合体”,增强农区的经济实力,并发展农区的交通、通讯、旅游业、文教事业,改善农村环境和生活质量,发展中小城市,形成农业区的增长极点;(3)在占全国国土面积 1/5 的山区(主要是南北阿尔卑斯山、比利牛斯山、汝拉山、孚日山等),因地制宜发展工业和手工业,大力发展旅游业, 在人烟稀少的偏僻山区,重点改善交通通讯条件,发展服务业,加强文化教育和职业培训,重建居民住宅,繁荣山区经济,建设小城镇,形成山区的增长极点。

为了促进边缘地区、农区、山区增长极点的发展,法国政府还积极完善以高速公路和铁路为主的全国交通运输网络,包括高速公路的新线建设和旧线延伸,打通地区间的通道,形成环绕法国边境线的高速公路网;重点开辟3 条南北向的高速铁路新干线,改建北部—东部、南方—东部、香槟—里昂

—地中海、洛林—里昂—地中海的铁路干线,开辟中央高原旅游专用线以及地区小城镇间的铁路连接线。

由上可见,法国是以在全国边缘地区、农区、山区,建设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增长极点为中心,以交通干线为网络,以改善地区产业结构为内容, 来构造全国工业布局框架的。

其它国家如意大利、英国、荷兰、原联邦德国,也吸取了增长极的思路, 但更多地注重“增长区”的建设,即在大区中进一步规划出小区或发展中心, 实行“增长极”与“增长区”相结合,来构造自己的布局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