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轴方式

在工业有所发展但总体水平不高,形成点轴的雏型,但工业布局尚未展开的能矿资源富集地区,可以点轴开发、点轴延伸的方式,构造地区布局框架。

中国的西部地带就是如此。中国西部地区与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情况大不相同,这里地域辽阔,能矿资源丰富,配套程度高,是中国的资源后方。40 多年来,工业虽有较快发展,但总体水平不高,开发程度低而开发潜力大。已有工业在空间上相当集中,分布的基本格局是:工业的主体部分和主要工业中心,主要是沿着陇海—兰新、京包—包兰—兰青、成渝、成昆、川黔、黔桂、贵昆几大铁路干线和大江大河沿岸展开,兰新线以南、兰州—昆明— 线以西、京包—包兰—兰新线以北的广大地区(约占西部地区土地面积的 90

%以上),基本上仍为交通闭塞、以农牧业为主的待开发地区。在这片辽阔的地区内,“三江(怒江、澜苍江、金沙江)成矿带”,天山、祁连山两大山系,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三大盆地,都是西部、全国以至世界少有的多种矿产和水电资源的富集区。工业的这种分布格局,是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在空间上的反映,也说明西部地区在总体上,还未形成现代经济布局的框架。其弱点是既造成西部少数大城市地区面临用地、用水和环境容量的压力,难以进一步发展,极化效应弱化和扩散效应不能发挥;又使得丰富多样的资源不能经济有效地被吸引到国民经济周转中来,变成现实的经济优势。要进一步推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工业布局必须适当展开,构造地区的布局框架。基本思路是:

第一、南北并进,各有侧重;先东后西,横向西移。

西部地区的南北两大部分,既有共性,更有个性,互补性强。从矿产资源的集中程度和组合特点看,北部的资源富集区,主要有:包头—狼山区(铁、稀土、铌、铜、铅、锌、硫铁矿)、鄂尔多斯盆地(全国最大的煤盆,并有油、气)、小秦岭地区(金、钼)、黄河上游区(水电资源、煤、镍、铂族金属、铜铅锌、石膏)、柴达木(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锂、盐、石棉、铅锌、油气)、伊犁—克拉玛依—阿尔泰地区(稀有金属、石油、白云母、铬铁矿、宝石),其中的煤、石油、稀土、铌、镍、铂族金属、铅锌、稀有金属(锂、铍、钽、铪、锆、钍)、白云母、铬铁矿、盐类资源、硼等,均具有全国优势;南部的资源富集区主要有:红水河流域,又可分为桂西南、滇东南区(铝、锰、褐煤、水晶)、桂北(锡、多金属)、滇南(锡、多金属); 攀西—六盘水区,又可分为:攀西区(水电资源、铝、钒、钛)、黔西南六盘水区(煤为主)、黔中区(磷矿、铝土矿)、滇中区(磷矿、铁矿)、川南区(煤、硫、磷)、滇东—黔西区(褐煤、铜铅锌)、滇西区(水电资源、铅锌、铂、钯)。此外,还有川西的石棉、钙芒硝,四川盆地的天然气、盐。其中的水电资源、煤、天然气、锡、铝、锰、锑、铅锌、钒、钛、磷矿、石棉、钙芒硝、水晶等,都具有全国优势。可见西部地区南北能矿资源都丰富, 但主导矿种及资源组合特点有很大差异。

从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条件看,南部水资源、气候条件、农业基础相对强于北部。北部的空间容量、地形条件、能源供应、对外运输条件相对优于南部。在经济和社会发育程度以及自我发展能力上,南部稍强于北部。但在能源基础和能源开发条件上,北部又优于南部(见表 73)。而能源开发既是国家的急需,又是整个西部地区重化工的重要物质基础。

南北两部分各有千秋,因此,西部地区的工业布局,需要也可能南北并进,但侧重点不同。两者结合,更有利于形成煤、水、油、气四者兼并的强大的综合性能源基地,多品种的有色金属工业和化工基地,从而更有效地发挥西部地区的资源组合优势。

从东西来看,西部地区东西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在经济总规模、结构层次和技术水平上,位于东部的川、陕明显高于其以西的省区。在全区11 个省区中,川、陕两省土地面积只占全区的 11.3%,却集中了全区国民收入生产额的 43.8%,固定生产净值的 40.6%和工程技术人员的 45.9%,川、陕二省距全国经济重心较近,联系也较方便,区位条件也较优于其它省区。同时,西部地区内的五大民族自治区,在综合发展条件上,也以位于东部的桂、内蒙古两区较好。因此,需要通过川、陕的超前启动,铺设向西推进的桥梁;桂、内蒙古先行一步,积累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实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