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槛理论
门槛原是心理学的概念。在经营学上门槛的概念意味着区位限界值。50 年代由美国人文地理学家贝里和计量地理学家加里逊导入地理学中,他们把入口看成中心职能区位限界值,即门槛入口在中心地研究中亦称进门入口之意。
该理论被我国学者引用并发展为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建设有一定的阶段性。即某区域或城市开发建设规划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遇到某些限制性因素难以解决时,就好似被“门槛”挡住了,建设规模被迫收缩,经济增长速度趋向平缓,甚至下降。这时,只有集中力量改变了不利条件,跨越了限制性门槛以后,才会出现一个新的较大增长期。例如北方沿海的某些城市, 由于水源供应紧张,港口疏解能力薄弱,内外交通运输不畅,曾使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受到较大的限制。在修建了调水工程,改善了港口和交通运输条件以后,又出现了发展较快的势头。但可以预见,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后,又会遇到新的“门槛”。关键是要弄清那些主要限制性因素对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发展影响到什么程度?要改变这些不利因素有多大难度?如果需要的代价太大,得不偿失,则有可能长期过不了这个“门槛”。处于停滞阶段。因此, 规划一个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应区别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规划各地区的建设布局,应在不同规划期确定不同的地区建设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