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展以水保为中心的综合治理
黄土高原的治理不仅关系其本区的发展,而且对黄河的根治具有决定性意义。因为黄河的根本问题不是水多(黄河水量不到长江的二十分之一), 而是泥沙太多。而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便是中游黄土高原区。实践证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不解决,根治黄河就只是一句空话。所以,不论从黄土高原本身的改造来看,或者从根治黄河大局的需要来说,黄土高原的治理都不能离开水土保持这个中心任务。
以水保为中心,意味着黄土高原一切经济活动都要服从于水保这个中心任务。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尽快把水土流失控制起来。要想搞好水保,必须克服过去水保工作中重工程措施,轻生物措施,重下游轻上游,重治沟轻治坡的不良倾向,应该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坡沟兼治,首先要治坡,上下游兼治,首先要治理上游,要按流域进行统一治理, 综合治理,集中治理,分阶段的连续治理。
从国内外的经验教训来看,水保的重点应放在生物措施上,因为造林种草把地面覆盖起来是防止雨水和径流对地面冲刷,是制止水土流失的最有效的办法,而且是投资投工少,收效快,收益大的事业。据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 1973 年测定,在总降水量 346 毫米的条件下,林地的每亩冲刷量只有 4
公斤,草地仅 62 公斤,而农耕地为 238 公斤,农闲地 450 公斤,农地与农闲地的冲刷量比林地和草地大几十倍以至上百倍。而且,水保工程措施必须有林草保护。没有林草保护的工程是完全靠不住的,往往是多年辛苦一水毁。
十年动乱期间,由于忽视生物措施,片面搞工程,不仅劳而无功,而且为黄河送去更多泥沙的痛心事例,在黄土高原地区几乎县县社社都有,这是应该吸取的沉痛教训。
黄土高原的水保以生物措施为主,这和对土地资源利用以林牧为主,农林牧综合发展的方针是完全一致的。如前所述,黄土高原是一个丘陵山地为主,地面被切割得支离破碎沟壑纵横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在这样的地方搞以农为主、以粮为纲是根本行不通的,这已为历史经验所证明。所以, 应认真吸取历史教训,坚决从以农为主转到林牧为主、农林牧综合发展的方针上来。应该指出,以林牧为主是一种战略指导思想,并不是战术措施。因此,绝不是意味着这样做就忽视粮食生产,而是改变策略搞农业。即在土地利用上,是要把不适于农业生产的丘陵山地用于发展林牧业,而把宜于搞农的河谷平川、塬地、沟地、梯田建为基本农田,精耕细作,争取高产,使土地得到合理利用,达到农林牧综合发展,改变本区穷困面貌。所以,实行以林牧为主的方针,不仅对农业无害,而且将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的发展。例如,本区高西沟村(大队),1958 年前这个大队不搞林牧, 光种 200 多公顷地,亩产粮食不到 30 斤,总产量仅 8 万斤,连群众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证。后来该队改变了广种薄收单一搞粮的习惯,重新安排土地, 将好地建为基本农田,将瘠地、陡坡地坚决退耕还林还草。现在耕地面积减少了 2/3,只有 70 公顷(1050 亩),而粮食总产量却上升到 56 万斤,人均1200 多斤。另外种了一千多亩林、一千多亩草,由于林、草的保护,基本上控制了水土流失。1978 年七、八月间,连降暴雨,总雨量达 300 多毫米,延安地区和米脂县大约 2/3 的堤坝被冲垮,许多农田被冲毁,和高西沟相邻的白■大队用三年时间,花了一万多个工修建的一块 30 亩基本农田,由于缺乏林草保护,被大雨冲得精光。而高西沟大队的土地却安全无恙。
在黄土高原上实行以水保为中心,以林牧为主,农林牧副综合发展的方针是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的。实践证明,只有合理利用土地,才能地尽其利, 发扬优势,扭转恶性循环,改变穷困落后面貌。但是,由于黄土高原土地辽阔,各地条件不一样,因此,在土地利用方针上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各地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大体来说,黄土高原可分为以下几个不同类型地区: